笔趣阁>军事历史>春秋战国风云录之拜见孔子>第六十五章 满苟得

随后,子路又询问说:“先前您告诉我君子与小人的差别,那么现在您能告诉我君子需要留意的缺点吗?”

孔子说道:“君子有三种值得戒惧的事情。对于没有听说过的知识,君子担心自己无法得知;已经听说过的知识,担心不能学习;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担心没有办法付诸行动。”

“具有良好的品德,却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述出来,君子深以为耻;言语能够表达清楚了,却没有办法付诸实际行动,君子应该感到羞愧;通过努力得到的东西却又失去了,君子应该感到羞愧;田地有余,而拥有的百姓却不够多,君子应该感到羞愧,这说明他的德行不能吸引百姓前来投靠。此外,领导的百姓人数一样,别人取得的功绩却是自己的数倍,君子同样应该感到羞耻!”

听完后,子路拜了一拜,说道:“我将对这些话铭记在心,而且也愿意将它们付诸行动,用来治理蒲地!”

此时,卫国大夫苟满得前来拜访,话说当时当日他也是反对孔子在卫国任职的重要人士之一。但他之所以能够腆着脸来见孔子,主要原因还在于子路治理蒲地这件事,按照他本来的设想,子路好剑术,喜军事,全然不懂得治理的方法。

因此,若是顺从蘧伯玉跟卫君的想法,既然孔子在卫国任职遭到了几位权臣的强烈反对,倒不如自己等人此刻顺水推舟给孔子最笨的一个学生子路官职,将来还可以让对方出丑。这样一来,孔子他们就不得不离开卫国,自己等人的权力空间也不会再遭到威胁。

但出人意料的是,子路治理浦地以来虽没多久,却风评甚高,反对者们顿时惊慌失措,因为子路若是真得治理成效显著,那他要是想推荐自己老师任职,自己等人又怎么可能再反对?为此,满苟得只好自己亲自过来一趟探探虚实,实际上,他怀疑子路执政有方很可能是孔子在背后出谋划策。

若事实果真如此,自己还可以高密子路尸位素餐。可惜,他方才在窗户外面偷听许久,都没找到什么证据,反而只是普通的师生对话。本想不惹人注目悄悄离开,谁知竟然被人发现了,只好装作登门拜访的样子走进屋里。

恰逢有人正在询问孔子《关雎》和《鹿鸣》,满苟得眼珠子一转,计从中来:“既然谈到《诗经》,我也正有一事想要请教夫子,不知夫子可否赐教?”

众人皆知满苟得贪图权欲,在卫国无人不知,便都无好感。唯独孔子道:“请说。”

满苟得微微一笑,说到:“人、飞禽、走兽三者不同类,而人乃百物之长,庶物之灵。现在夫子教人以《诗》,不重先王之诗,却多言关雎之鸟,鹿鸣之兽,将鸟兽置于人之上,这合于礼吗?”

孔子叹了口气道:“任何事情都有主有次,涉及到主要方面的辩论是大辨,涉及到次要方面却当成主要方面来看待的是小辩。对琐碎微小的方面进行辩说,这就会损害大义;无关宏旨的说辞,则会破坏大道。”

满苟得不悦道:“夫子您这话是何意?”

孔子继续道:“《关雎》这首诗以鸟起兴,君子却认为它有美的意蕴在里面,因为雎鸟的雌雄分别且彼此有序;《鹿鸣》用兽来起兴,君子却认为它非常重要,是因为鹿在得到美食以后会呼唤同伴一起食用。如果只是由于这些诗用了鸟兽的名字就嫌弃它们,那一定是不可行的。”

众人哈哈大笑,满苟得脸色涨得通红,愤然起身离去。其实他讲这些话还有一层用意,那就是贬低孔子一行人,自己等卫国权臣乃人,孔子一行人不过是鸟兽,警告对方不要试图来抢夺卫国自己等人的大权。

谁知在《诗》的问题上反而被嘲讽,若是传了出去,恐怕会跟路过孟氏一样成为各国的笑柄——身为卫国大夫,竟然对《诗经》的理解一塌糊涂(注:在春秋末期,《诗》是极为重要的外交辞令,所以孔子讲“不学诗无以立”)。

话说孔子等人在卫国已经待了大半个月,时北辰那边现在也刚刚步入正途。

自从“山茶花”部落和“鳄鱼”两个部落结盟后,时北辰也将相应的技术教给了后者,以致于彼此的食物迅速富足起来。

在山茶花部落,时北辰和柳青制定了轮换工作制,即将整个部落按工作时间分成两大部类,第一部类上午工作,第二部类下午工作,由人们自己选择工作部类。其余的人里面,年轻的男女负责猎杀和铺设陷阱,年长的老人则负责养殖等相对容易的工作。

这一天,莉莉突然兴奋的跑了回来,说已经找到蚕宝宝,而且额外找到了水稻和小麦植株,这两个消息都让时北辰和柳青精神一振。

随后,时北辰来到鳄鱼部落,也帮助他们种植了一些小麦和水稻。

不过,虽然现在各种情况看起来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还有一点,就是火种的问题。这附近有一个专门的部落——逻各斯·祝融——掌握着生火技术,人们常常需要带着食物去求助他们,因此即便这个部落的人从不生产狩猎,食物却从不匮乏。

麻烦的地方是,最近他们换了部落首领,收取的费用比原先多了三倍还多,不少部落因此忍饥挨饿,包括山茶花。

因此,山茶花部落误以为时北辰和柳青是神之使者,能够生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自从时北辰和柳青出现以来,山茶花再也不需要求助于“逻各斯·祝融”这个部落,而鳄鱼部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满苟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