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南明鼎革>252章 两帝并立
左手上都套上白布,地方各个知府、知县要举办国丧,以对这个身先士卒,率军北上的皇帝表示最后敬意。

龚完敬、欧阳直等人主持的《大众旬刊》更是连篇累牍发表文章,除了宣传义勇军大败鞑子之外,更是鼓励大家一起共同反击鞑子入侵,要蛮清血债血偿。

考虑到民间对蛮清鞑子畏惧如虎,除了将俘虏鞑子将领押到各营斩首示众,普通俘虏区别对待。

自从崇祯初年开始陕西连年天灾不断,地方存粮甚少,这次鞑子入川采取就地打粮,也就是派出兵丁到各个州县抢掠粮食以供军需,即便如此,从陕西等地强掳而来运输粮食的劳役也有1-2万,对这些本身就是受难者的普通劳役则采取自愿原则。

愿意回家的,一律发放二十斤口粮,发放两钱银子,大家结伴同行返回家乡。

古代民众最害怕的兵祸就是被征徭役,被征家庭基本上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虽然路途遥远,除了两三千人因为本身就是破落人家没有什么牵挂不愿回家之外,其他的拿到粮食,拿到铜钱之后纷纷跪在辕门外重重的叩了三个响头,千恩万谢的离开。

至于留下的这三千民壮则暂时留在军中运输粮草辎重,待平定鞑子之乱后再进行安排,现在兵荒马乱各地荒地甚多,只要地方安宁,只要有力气,何愁没有温饱?

被征徭役可以遣散,那些被俘虏的绿营兵丁则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所有把总以上军官当作汉奸被投入大牢之中,剩余的普通兵丁被教育之后,精壮挑选进入军中补充兵力,一般人马则以大队为单位送往各地进行屯耕。

义勇军辖下各县都建立乡公所,这些被俘绿营兵丁在精壮被挑选出来后战力颇为有限,现在又被分割到各县各乡,在乡公所与当地壮丁监控下进行屯耕。

这还算好,情况最差的就是那些满蒙鞑子,就是那些清军将领,一百多八旗将领,两百多绿营将领全都投入监狱中,在地方衙役看管下劳作。

而被俘的一千满蒙八旗当作陪练,每个团分得几十人供各部将士训练。

看着一个个鞑子被押过来,他们虽然身材高大,但是力气并不比这些中等身材的义勇军将士大多少。

他们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特别是头后那一小撮老鼠尾巴,更是令人捧腹叫绝。

这些俘虏与义勇军将士在营地比试,若是连续赢下三场则赏酒赏肉,若连续为义勇军所败,则进行出发。

各营把总为了不失掉面子,最初纷纷派出几个练家子,这些真鞑子很少能连赢三场的。

看着往日被传得三头六臂的八旗鞑子竟然不过如此,众人大笑不已。

大笑之余,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些俘虏可能遭受的损失。

按照规则,若连战连捷接连赢得比赛胜利的,则砍掉大拇指,这样就没有力气挽大弓了,糠稀不是自诩满蒙八旗骑射第一吗?

若不能力挽强弓,满蒙八旗勇士与普通废人无二,即便将来与清军混战,这些八旗勇士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这还是杨麟初衷,稍稍施行之后发现居然有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没有大拇指之后,这些八旗勇士根本拿不住兵器,根本不能近身厮杀。

这是对连战连胜的八旗勇士,而对那些连败三场的八旗兵丁,既然是废物,那就废物利用,按照这个时代通用做法直接阉割,直接派往地方进行屯耕。

与清朝,明朝在各地都有藩王,需要太监伺候王爷王妃等王府家眷,其阉割技术远在太平天国时期好。

休整期间,各团各营将士都与八旗俘虏进行比赛,最初大家还颇为畏惧,毕竟过去大家传说满蒙八旗一个个三头六臂,现在比赛之后发现对方虽然身材高大但身体根本不灵活,手臂也没有多少力气之后,很多人踊跃参加。

如此连续比赛多日,大家对满蒙八旗底子基本摸清了,虽然各团各营总结不同,但大体上不外乎如此几点而已:

身材高大,比起川人基本上高出半个头。

手长腿长。

善于骑马射箭

身体不够灵活,不像川人那样灵活,更不像川人那样在山沟、丘陵上来去如风。

看起来非常威猛,但真正近身厮杀就是一个花架子。

没有多少力气,或者与川人相比手臂根本没有多少力气

……

到最后一些身手一般的兵将都敢上,看着这些真鞑子除了身材高大之外功夫不过如此,众人心中那份畏惧更是荡然无存。

看着各军营不时上演着杀鞑子大戏,张烺劝说杨麟道:“将军,蛮清残暴,你令人杀了就可以,怎么戏弄之后有的砍断对方大拇指,有的直接阉割,你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仁义道德了。

杨麟甩掉手中的毛笔,骂道:“张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蛮清是人,但他们干出的事情qín_shòu不如。

你看看,他们连崇祯帝的太子就杀,连投降的弘光帝,投降的大明王爷都杀,他们可不是杀,他们是将这些人千刀万剐,难道他们讲了什么仁义道德吗?

他们侵入中原,制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屠城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事件,他们讲了仁义道德吗?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将士们畏惧蛮清鞑子如虎,民众谈起蛮清鞑子色变啊,在一些人渲染下,大家不是说蛮清鞑子青面獠牙,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不吗?

我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破除将士们


状态提示:252章 两帝并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