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天下豪商>第1465章 欧洲人铁木真(新年快乐)
0名能够熟练使用西辽生产的大石火绳枪{这是一种制造得相当精良的轻型火枪}和蒙古角弓,精通马上和马下的各种战术的乞颜部精兵,根本不是草原上的其他蒙古部落可以对抗的。

而在铁木真的指挥下,连强大的金帐国和西凉国的远征军,都一再成为乞颜部蒙古人的手下败将。

在不到15年的征战之后,铁木真就征服了乌拉尔河流域和钦察草原上的各部。包括跟随金国女真迁移到乌拉尔河流域的克烈部,跟随西凉迁移而来的鞑靼部、汪古部,被耶律大石安置在花剌子模海附近的乃蛮部和花剌子模部,以及跟随蒙兀国迁移到西方的各个小部落,全部臣服于铁木真的九斿白纛{和平用白纛,作战用黑纛}之下。

在西元的1206年,铁木真在里海之畔召集草原各部会盟,召开库里台大会,即蒙古皇帝位,号“成吉思皇帝”,国号大蒙古国。

而他之所以会选用“成吉思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则是因为“成吉思皇帝”的尊号并没有因为赵佶的内禅而被取消。

在宋道宗赵佶之后,西宋的武宗赵桓、孝宗赵谌,和目前执政的赵忻,都继承了成吉思皇帝的尊号,并且用之号令草原西域诸部。

渐渐的,这个成吉思皇帝也就替代了腾格里汗,成为草原和西域各部心目中至尊的象征。

所以铁木真也就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成吉思皇帝”这个名号,作为自己的尊号。

而成为成吉思汗,创立大蒙古国,则意味着脱离了西辽、西凉、金帐等国的管辖{因为蒙兀国在合不勒死后不久就分崩离析,所以重建的蒙古国的地盘并不完全取自西辽,而是取自西辽、西凉、金帐三国},成为了一个可以和诸国平起平坐的独立之国。

西辽、西凉、金帐等三国之间,早就维持多年的平衡局面,也因此被完全打破。

不过西辽、西凉、金帐三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直貌合神离,名义上虽然保持友好,甚至互相联姻,以维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但实际上三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停止过!

特别是从中原迁徙而来,以费尔干纳盆地为统治中心的西凉王国,一直想要获得一个出海口,以便能赶上东宋、大周、大辽、埃及、西夏等国瓜分世界的大潮……

顺便提一下,大航海的时代依旧在继续当中!

而且随着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的扩散,加入到大航海时代中的国家,也越来越多了。

在东宋、大周之后加入的是西辽和埃及,这两国开拓的重点是非洲!

哦,这个时空的埃及王国可是个泱泱大国了!因为控扼着西方世界的门户,所以得到了意大利四海国和东方的东宋、新周两国的共同扶植。

而且其王室有来自东罗马的科穆宁王朝,拥有东正教的支持。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基辅罗斯和巴尔干半岛雇佣战士。

所以在埃及王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它是所有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建立热兵器部队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建立起大洋海军的国家!

同时,埃及王国还利用天方教世界和光明教世界陷入厮杀的历史机遇,在地中海的北非沿岸地区大肆扩张。

短短的几十年间,就从埃及一路扩张到了摩洛哥,占领了丹吉尔和休达{两处都是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港口城市,其中丹吉尔距离大西洋只有咫尺之遥}。而拥有了这两个港口城市后,埃及王国也得以组织了西方的第一次新大陆航行!

由意大利大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多利亚指挥的4艘帆船,从丹吉尔出发,耗费了2个多月时间,抵达了殷商海{加勒比海}的比干岛——这座岛屿就是历史上的海地岛,不过在多利亚抵达前,就被周国的航海家们发现,还用殷商忠臣比干的名字命名。

虽然周国可以抵达殷商海,但是却没有能力控制殷商海上所有的岛屿。

他们只是在比干岛{海地}、闻仲岛{古巴}、黄飞虎岛{特立尼达岛}上建立了据点和港口,布署了少量的军队和舰船。

另外,东宋也在殷商海上占据了两个岛屿,分别是新沙门岛{牙买加}和新澎湖岛{波多黎各}。

至于其他不计其数的岛屿,都处于“无主”的状态之中。

所以姗姗来迟的“埃及人”还是在殷商海上占领了一方圆只有几十里的小岛,取名为新苏伊士岛{巴哈马群岛的新普罗维登斯岛},建立了西方人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

回过头来再说西凉,这个国家和它的宗主国西宋,几十年来一直都想拥有一片海洋。因为东宋和新周从新大陆、非洲还有海洋贸易中获取的利益太让人眼红了。

可是在西宋向东寻找入海口的努力,却接连遭遇失败。不论是东进中原,还是沿江而下江南,都在东宋和新周的防线前撞了个头破血流。

在这种情况下,西宋只能将出海的希望转向了西方。想让西凉南下或西进,在波斯和黑海寻找到海口……这其实是一个没有什么可行性的方案,但是西凉和西宋的统治者还是在挖空心思想找出一个可能的方法。

所以当铁木真崛起于钦察草原西北部的时候,占据钦察草原东部、七河之地和部分河中之地的西凉国就觉得这是一个实现西凉西进的机会。

因此大量西宋生产的武器装备被西凉转手交给了铁木真,得到了这些武器的铁木真,则很快将加入大蒙


状态提示:第1465章 欧洲人铁木真(新年快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