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一九一章 登陆爪哇(三)

“迫击炮,开火!”

随着连长姜海东的一声令下,连属迫击炮排的6六门60迫击炮分为二批,轮流开火,对己经乱成一团的土著军队展开了新一轮的打击。

“轰轰轰轰!”

尽管60迫击炮的炮弹杀伤力并不大,但毕竞也是炮弹,因此落到土著军队中爆炸,顿时将土著军队炸得血肉横飞、肢残臂断。而土著士兵们更慌了,毕竟他们还是能分得出来这是炮击,虽然没有看到炮在那里,但土著士兵们也都知道炮击的可怕之处。

其实在直升机的打击下,土著军队己经乱了,完全沒有必要再用炮击,直接派士兵冲锋就行了,不过钱国玉考虑到炮兵阵地都已经布置好了,总不能让他们一炮都不放吧,因此还是让迫击炮排展开第一轮打击。而俱体的作战指挥,则交给连长姜海东来负责。姜海东也是人民军的老战士了,在以前的历次战斗中都有不错的表现,现在己经晋为连长,可以指挥一个连作战。

迫击炮排进行了3轮打击之后,姜海东这才下令,让三个战斗排的土著军队发动进攻。

虽然这时土著军队的人数还远在进攻的人民军之上,但无奈这时的军心早已经散乱,根本都己经无心再战下去,只想从战场上逃跑;而人民军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武器装备也远在土著军之上,而且却是训练有素,士兵们分成以班为单位,互相交替射击,还夹杂着扔*和掷弹筒发射*,连续的火力打击之下,土著军队顿时被打得伤死无数,其他的土著士兵那里还敢再战下去,纷纷扔掉手里的武器,四散逃窜。

有一个排本来被安排消灭突入城堡里的土著士兵,这时大约有150余名土著士兵突进城堡里,正在和城堡里的守卫激战。因为城堡里的守卫、工人都知道,一但城堡被突破,大家都难逃活命,而且张家平时对他们也颇为恩厚,因此这时也都人人奋力死战,到是免强挡住了土著士兵,没有让土著士兵向城堡里的纵深发展,战斗基本都集中在围墙附近。

而且城堡里的土著士兵对城外的战况并不了解,因此城外的土著军队虽然己经被击溃了,但城里的土著士兵的斗志却并末减弱多少,不过人民军分散成以班为单位,从几个围墙的缺口杀入,正是是在土著士兵们的背后,首先是一阵猛烈的射击,等到土著士兵们回过神来时,己有不少人中弹倒地,随后人民军战士们纷纷上好刺刀,冲进城堡里,和土著士兵展开了白刃战,这主要是因为怕误伤了城堡里的自己人。

尽管土著士兵的人数多,但一来是人民军训练有素,刺刀术精湛,而且在短距离上,每个班还有两支96式手枪的火力支援;二来土著士兵现在是腹背受敌。先期潜入城堡的人己经告诉给城堡里的守卫、工人,人民军马上就会来增援,因此这时见人民军从土著士兵的背杀上来,顿时都精神大振,加上这时围墙的压力大减,守卫围墙的守卫、工人都赶下来助战,结果土著士兵那里还招架得住,被杀得伤死无数,还有人弃械投降,不过这时愤怒的守卫、工人根本没有收容俘虏的想法,即使是投降的土著士兵仍然被乱刀乱棍打死,剩下的土著士兵见了,也只能拼死反抗。不过这时土著军队的大势己去,即使拼死反抗,也改变不了局面。

最后一名土著士兵被几支长枪剌穿身体,惨死在围墙下时,城堡外面的战斗早己经结束了,土著军队四散奔逃,而人民军也没有追击,不过和城里的战斗不同,城外的人民军到是抓获了大量的俘虏。

从直升机发起进攻,到战斗结束,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40分钟,不到200的人民军就击败了2000余土著军队,挽救了农场,钱国玉一面通知码头战斗的结果,一面命姜海东招呼士兵,清整战场,收容俘虏。

就在这时,只见城堡的大门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一群人,为首的是一名50左右岁的老者,穿着一件中式的长袍,还留着辫子,在领路的向导的指引下,来到钱国玉的面前,原来这老者就是农场的负责总管,叫朱寿山,对钱国玉千思万谢,而钱国玉也客气了几句,这才问起农场的情况。

原来农场里一共有1000余人,其中护卫队120人,工人约800余人,大约有500人是爪哇人。过去的爪哇岛是一个以部落制为的社会,即使有国家出现,也是以部落联盟的形式,但被殖民了数百年之后,爪哇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土著部落逐渐瓦解,形成了一大批没有部落或较松散部落的爪哇人,由于这些人没有部落的束缚,因此有比较大的自甴性,一般靠给殖民者工作为生,也有一部份人组成村庄,以种田为生。

而在张家的农场里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却要比当地的其他人高得多,基本可以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因此许多有自由身份的爪哇人都愿意到农场里工作,不过发生排华事件之后,绝大部份爪哇人都逃离了农场。好在是张家在组建农场护卫队时,坚持只用华人,这才算是稳住了这支护卫队,而且张家也不惜血本,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60余支步枪,装配护卫队,虽然都是老式的单发步枪,但和土著相比,也算是十分先进了,在抵抗土著军队进攻时,这支护卫队还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排华事件发生之后,农场又收容5、600华人,基本都是青壮年,在土著军队进攻农场时,他们和护卫队一起作战,也出了不少的力。

这个农场


状态提示:第一九一章 登陆爪哇(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