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宫殿,中常侍张让跪伏在何太后身前,泣声道:“太后,大将军越来越放肆了,甚至连济阳侯(何苗)对陛下也有轻慢之心。老奴一把年纪虽死无妨,但先帝所留的江山只能姓刘而不能姓何啊!”

何太后有些心烦意乱,一方是她的宝贝儿子,另一方是她两个哥哥,尽管这两个哥哥老给她找麻烦,就连当初毒死王美人这件事也是两个不济事的哥哥联合下的手,甚至连和她商量都没商量。固然这与何后性格有些耳根软有关,但大事上,同是何家人,心却往三处走。

张让虽然前些年可恨,不过何后也能体谅,忠于皇帝这也是宦官的底线。不过她受了这么多年灵帝的窝囊气,何氏的“智商”相应也提了不少,她头一次发现她一直认为的窝囊废夫君原来是这么的出色,如果那几次要不是她出面拦着而使得何家的权柄没有遗失,如今辨儿的处境也不会如此的艰难……

唯唯诺诺的皇帝,整个朝堂的风气一改,如果外面不是灾害不绝的话,在文官眼里,此时已经是“盛世”了。何氏感到有些累,她的夫君可是单凭着宦官就死死地压住外戚和士族三十年,甚至说宦官就是用来给那些人一个仇恨的靶子!至于皇位,自打有了外戚专权后,皇权从来没有哪朝如同灵帝这么稳过,可笑的是,士族为了给自己遮羞,谥号定了“灵”字。不过那个男人,恐怕不在乎吧,想到王美人,何氏有些愤怒、有些惭愧甚至隐隐间还有些羡慕,此时的她一定很快活,陪着那个男人双宿双栖!

汉中平六年的夏天,何后又一次迷失在缠绵的思虑中……

何氏和何进何苗的冲突越来越大,而令何氏感到心寒的是何进竟然丧心病狂的想向刘协下手,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外面却盛传的是何氏欲诛皇子,而实际上,刘协却受到何氏的庇护。

坦白说,唯唯诺诺的皇帝干出的唯一大事就是护住了他的弟弟。刘辩仿佛大人一般朝着自己的两位舅父和满殿大臣说“不”,硬是把自己的弟弟留到了宫里,而不是去往封国渤海(刘协为渤海王)。而刘协的内心里受到了不一般的冲击,幼小的脑海里很难分清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她到底是杀母仇人。还是救命恩人,奶奶的死是宫里的的那个女人所为还是那个猪头大脑的男人所为,这其中的一切,只能靠他自己去想了……

整个六月,朝廷内的火气越来越大,起初的引子,自然就是刘辩刘协奶奶去世——董太后忧虑而死。如果说董太后确实是忧虑而死的也就罢了,令老牌世族愤恐的是一条传言——董太后被毒杀。太尉袁隗等人因此和何进的关系越发的疏远——董重“被杀”可以容忍,因为他不是皇族,但董太后“被杀”就超出了士族的底线。

左慈早在六月初就走了。不过令刘启激动的是,他的父母兄弟等人在月初的时候来看看刘启,更令人惊喜的是,刘氏又给他带来了一个妹妹,不幸的是还有一个妹妹一年前夭折了。他的妹妹单名梅,正好在冬天出生,如今4岁了,正是活泼可爱的样子。每当是刘启耍宝表演幻术的时候,她就围着刘启身旁,小手抓着自己的衣服。两眼死死地盯住刘启,仿佛连眨眼都是奢侈的动作。不用说她,就连大哥刘平都被牢牢的吸引住了,很难想得通。为什么夏天的时候刘启会变出一个苹果,而且味道吃起来也不错。

刘启有些小得意,他已经越发着有向神棍发展的潜质了,而且这个不一般的时代似乎有着无限的魔力在吸引着他,超人一等的感觉真好!刘启所用的幻术正是向左慈所学的小玩意——《奇门遁甲》,也就是演义中出现。左慈戏曹操那场戏码中糊弄曹操的那卷书。不过左慈并不看重它,他一不哄孩子,不发展信徒,他本身又有钱,自然也不用它骗钱;二不上战场,从某方面说,《奇门遁甲》确实是鸡肋了。

仅仅是过了十天,刘启就催促着他们回家了,尽管很不舍,不过刘亮不是无能之辈,他很认同贾诩的观点,当然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河内离着雒阳很近,想看的时候随时再来就是。小妹刘梅哭得一塌糊涂,显然她这个二兄“奶爸事业”很成功,甚至连刘氏都有些嫉妒了。

该来的终于要来了,七月底时,何进终于不犹豫了,大将军府的文书如同不要钱的向天下四周乱发。最令人惊恐的就是,何进直接上疏,欲尽罢中常侍,以郎官代之。

刘启已经将近宅了近两个月了,很少出门,不过兵书倒也读了不少,当然这其中最宝贵的还是鬼谷中人的注释。不要小看这所谓的注释,例如大名鼎鼎的《孟德新书》虽然是曹操写的兵书,但宣称的时候还是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贾诩这里虽然没有原本,不过手抄本留着不少,刘启感到压力山大,主要还是防近视,毕竟夜晚的灯光实在太坑了!

只是当这晚贾诩回来的时候,刘启猛然发现笑面虎贾文和也有失态的时候。此时正值傍晚,蝉声鼓噪的令贾诩更加坐立不安。刘启问道:“伯父?”贾诩抬头,命令道:“你这几天不要出门,这天恐怕是要变了!”贾氏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说道:“文和,要不让启儿明儿一大早陪我去东市买很多东西,然后这几天就紧关门户?”

贾诩想想道:“嗯!明天拿着信物顺便去左氏粮行,多取些粮食!”刘启吸了口凉气,说道:“这就要见血了么?”贾诩冷笑道:“屠户


状态提示:12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