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帝国玩具>第七百三十三章 双普显威

技术普查相对于经济普查来说,在社会上的风声要小的多,而且动员的规模也没有那么雷霆万钧。

然而在很大意义上对于中国未来、甚至是九十年代初的当下经济来说,其影响力丝毫不比经济普查来的弱。

这种影响力并非是老百姓们口耳相传、争相谈论的影响力,而是说它更直接的对国家这个整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个冲击的过程在当下中国风平浪静的海面之下暗流汹涌,普通人或许是看不到这其中的凶险,但操船的这些人却是深知这些水下激流的可怕。一个不小心被冲到了礁石上,改革开放这艘船分分钟可能会船毁人亡。

这个貌似只是集中在学界和技术领域的普查工作,何以如此凶险,而又对中国的未来影响深远?当新世纪来临,一些亲历者回首这段历史,仍然会情不自禁的为当时的中国捏上一把冷汗。然而技术普查带来的深远影响,却又让人感慨,如此恰当时机来推动这项工程,难道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我大天朝,难道真的是“昭昭天命”不成?

若非如此,实难解释这段历史上种种扑朔迷离的谜团。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描述企业发展史的著作,《激荡三十年》的作者吴晓波在书中情不自禁的采用了一个问句。

“在那段神奇的历史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从我们现在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1991年以来的‘双普’工作,仿佛就是另一次长征奇迹。”

显然,想要复制长征的奇迹,首先就要求掌舵人要有如同“四渡赤水”一般神奇的操盘能力。

双普虽然是胡文海提议,但这个操盘的工作,却并非是由他来完成的。

某个经贸委主任、人行行长,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才是它真正的执行者。

而双普工作背后的定海神针,无疑是只有那么唯一的一个人了。

即使是如此华丽而强大的阵容,要将双普工作推进下去,仍然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魔都在八十年代国内的政治地位,可以从中央财政收入的结构中略亏一二。在中央财政最困难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强的资金,是有魔都财政提供的。

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央的话语权上,魔都一系毋庸置疑有着强烈的影响力。尤其是88年新科股票抢购事件之后,“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那位,还是个地地道道的魔都派系掌门人。

这么一来,90年代后魔都在中央的话语权自然是更加举足轻重。各方面改革和政策调整中,魔都借此也确实是获得了不少的优势。单看怎么作死都死不了的上飞,也算可见一斑了。

这一次双普工作,全国的目光自然也要聚焦在魔都身上。能否将双普的效果发挥到最大,端看上面能否攻克魔都这个碉堡了。

在魔都这条马奇诺防线之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则是魔都的明星项目——普桑国产化。

在魔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普桑国产化的进度比照原历史更是成果辉煌。然而这些辉煌的成果背后,在技术普查的资料不断汇总之下,却显现出很多让人尴尬的情况。

为了推进普桑国产化,魔都大众出厂的国产汽车每辆要加收两万八的国产化基金。这笔钱前后一共收了将近一百亿,这可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百亿!含金量比二十一世纪的两三千亿恐怕还要大上不少。

正是在这笔资金的源源不断投入下,魔都大众才实现了普桑国产化项目。

在普桑国产化项目的带动下,当时整个中国的汽车配件企业大规模的进行了产品和技术升级。应该说,这个项目对发展中国工业水平,是有着不少贡献的。

但是在技术普查工作进行下去之后,所有的资料都向着中央开始集中,普桑国产化项目却开始受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能够得到普桑国产化项目订单的企业,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中国的汽配企业当中。可以说,这近百亿的普桑国产化基金,实际上是被乘用车行业内部给消化了。

在技术普查工作进行之前,大家对国内的技术情况纯属盲人摸象。别说是不同系统之间,即使是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分支、甚至是同一个部门下属的不同研究所之间都互相两眼一抹黑。

乘用车系统手里有这上百亿的项目,当然是从乘用车系统内分配。对于国内发展水平远超乘用车的商用车系统,普桑国产化项目没有分配任何一点零件采购。军工系统抹不开情面,臊眉耷眼的扔过去一点残羹剩饭。至于说国内其他的工业领域企业,像是农机系统,则根本就更是连肉腥味都闻不到了。

之前对于普桑国产化项目在汽配行业内部消化,大家倒也没有什么意见。类似的山头情况,国内实际上比比皆是。魔都大众的经理宁可和系统内的配套企业拍桌子,也没有说威胁要把项目分给其他有能力的系统外企业承担。

“军工系统的企业设备精良、技术力量强,这个我也承认。但是他们没有大批量生产的经验,成批的稳定零部件生产能否实现,我认为是要怀疑一下的。”

王荣军一手举着电话,另一手将自己的领带给抻了下来,焦躁的说道:“我认为普桑的配件采购还是应该立足汽配行业,其他系统的企业对我们的业务不熟悉,不合适过多的参与进来。技术普查的结果我这里也有,不过这个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


状态提示:第七百三十三章 双普显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