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帝国玩具>第一百三十六章 生产准备
是放到晶圆厂,90的良品率那就是远期目标了,提升良品率的过程是伴随着整个生产周期的。

这个质量管理科可以先从比较容易的水锂电开始入手,等以后有机会在电子制造业上掺一脚,才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除此之外,胡文海还坚持要在新科工厂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初期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责任到人。每一批半成品从上一道工序进入下一道工序,都要有负责人签字。在收料和出料的时候,对半成品进行质量检测,有问题的各种处罚绝不手软。

就凭着这一手,新科工厂的工人责任心立刻就爆棚了。

除此之外,胡文海下了最大力气去推行的,就是标准化了。

可以说在新科工厂的任何一个操作环节,现在都能看的标准化的影子。

标准化,其实说白了就是量化、程序化,对所有生产操作的每一种因素进行量化,对操作过程进行程序化,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

不仅是在生产线上,任何生产过程都要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

比如说管理决策,过去国企的领导作出决定绝大多数都是拍脑袋想当然。但是标准化的决策过程,就要对他作出的决定进行量化,决定的基础数据是什么?预期达到什么目标?使用的方法产生的效果有什么数据支持?

作出决定的过程是否科学?经过决策程序了吗?是否有备用方案和补救措施?决策失败的责任是谁的?

这些东西要想灌输到501厂这个曾经的国企身体里去,整个过程在历史上至少走了十年。胡文海也没想过要一天完成,但在这方面投入的力度却是最大的。

毕竟要想发挥中国人工费用低廉的优势成为世界工厂,现在的中国最需要补课的不是科学技术,而是管理模式和体制弊端。

在外面的人都注视着新科公司凭借新技术在市场上大展风头的时候,谁又知道这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研发一种新技术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但要扭转一代人的思想,这可就太难了。

胡文海在陆应龙这边对生产情况进行了一定的了解,虽然新科工厂算是百废待兴,但至少目前生产管理上做的还算过得去,试生产的结果很是不错。

“按照我的预计,在五月前调整完工艺设计,到时候能够形成月产60万支二次水锂电充电电池的产能。”

“这个数字略少啊。”胡文海皱起眉,月产60万看起来不少,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就是个无底洞,多少产能都能吞的下去。

按照他的计划,至少要月产600万支才勉强能够满足一部分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

“陆叔叔,你对这套生产线的研究怎么样了,有没有把握能够用国产设备实现水锂电的生产?”

“这个,自动化水平恐怕赶不上美国人的。生产工艺也有一些需要攻关,不过国内的研究水平应该能够解决。”

“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可以慢慢提升,研发方面,其实我正有此意。”

胡文海也知道陆应龙其实是给中科院方面探路的,对他愿意拉这个线毫不意外。实际上八十年代科学倒春寒的日子里,国内研究所的日子绝对不好过。放着这样的优质资源浪费,也不是胡总的性格。

就在胡文海点头的时候,突然王烨拿着大哥大从后面跑了过来。

“胡总,有个摩托罗拉的外国人想和你通话。”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六章 生产准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