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巨剑挥向了鏖战许久的乔尔乔斯。

“砰————————”

阔剑狠狠地落在了圣剑阿斯卡隆之上。

之后要讲的是,另一个王的故事。

某个“亚瑟王”不是亚瑟王的故事。

**********

那是罗马帝国势力衰退后发生的事。

往日覆盖着整个地中海、占据着大半个欧洲的庞大帝国最终在内忧外患下发生了裂变。

虽然后任的皇帝迅速的重新确立了统治,但却展示给了全欧洲那个昔日庞然大物的脆弱。

被罗马人归类为三种的蛮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凯尔特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基于政治的体制问题,罗马帝国对于行省的统治也从未稳定过。

仅仅是不列颠自身就爆发了数次本土布立吞-凯尔特人的起义。

著名的布狄卡女王也是其中的一员。

罗马内部实力的空虚迫使着罗马帝国收缩势力范围。

最终罗马人从不列颠撤走了。

没有在意失去军队的布立吞人该如何去抵御来自北方的皮克特人以及苏格兰人的侵略,罗马人仿佛在一夜间从不列颠的土地上消失了一般。

权力的真空仅仅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但对于更多的布立吞人来说,他们的时间永远地停在了那时。

没有罗马军团驻防的哈德良长城如同摆设,皮克特人与苏格兰人长驱直入,肆意掠夺着已经半罗马化的不列颠。

最终伏提庚站了出来,联合了其他的部落,成立了属于布立吞凯尔特人的布立吞王国(briton)。

亚瑟王的传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揉合了许多历史人物故事才出现的传说。

可伏提庚却是实际存在着的,作为亚瑟原型之一的不列颠之王。

真要说的话,伏提庚才是那位亚瑟王。

可他却又不是亚瑟王。

伏提庚没有石中剑也没有湖中剑,更没有忠心耿耿的圆桌骑士团。

更不要说高明的宫廷魔术师与圣杯了。

伏提庚只是一位空有王之名号、想要守护自己家园的普通人罢了。

只是各部落勉强拼凑出的军队根本敌不过终日以掠夺为生的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亚瑟王传说中那般伟大的国家从来都没出现在过不列颠的土地上。

凭借着罗马人遗留下来的城市与哈德良长城进行防御也只能勉强偷生。

至于农田与村落则根本无法顾及,被掠夺过后的异族付之一炬。

布立吞王国甚至熬不过成立的第一个冬天。

最终伏提庚为了得到守护不列颠的力量而甘愿出卖一切。

他邀请了丹麦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以肯特与萨塞克斯的土地为代价,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了不列颠作为雇佣兵与北方的皮克特与苏格兰人作战。

最终伏提庚成功了。

虽然付出了大片的土地作为代价,但盎格鲁-撒克逊人却也成功的击退了来自北方的侵略者。

未来这群人也将会继续居住在布立吞王国内,抵御着前来侵略的掠夺者。

一切看似都走上了正轨。

伏提庚也以为是这样。

布立吞王国有了一段平和而又安稳的时间。

伏提庚作为建立联盟的王也得到了尊崇。

这也是他最像亚瑟王的一段时间。

可无力守护自己财富的国家是无法长存的,一开始是罗马人前来占领了不列颠,罗马人走后是皮克特人与苏格兰人。

赶跑了皮克特人与苏格兰人,还会有维京人有诺曼人。

像罗马人一样“温和”的侵略者总归是少的。

不幸的是,这次再度出现的掠夺者正是之前曾帮助过布立吞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伏提庚所使的驱虎吞狼最终演变为了引狼入室。

当在不列颠土地上征战过的盎格鲁人与撒克逊人返回家乡之后,他们不断述说着自己的战场往事,也同样述说着不列颠土地的肥沃富饶与宜人的气候。

就像是援助美国独立战争的法国士兵在回国之后不断传颂着发生在遥远大陆上的故事而最终成就了法国大革命。

身居苦寒之地久矣的盎格鲁与撒克逊人最终纷纷决定跨海前往不列颠。

“整个国家都被搬走了”

这是史学家们对盎格鲁-撒克逊人们的迁徙所做的评价。

数以百万计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了布立吞。

仅凭肯特与萨塞克斯两郡否认土地显然无法容纳如此多的人口。

于是亚瑟王背景故事中的战争开始了。

但,伏提庚不是亚瑟王。

犹太人在被阿卡德人建立的巴比伦帝国赶出以色列之后愤怒的在圣经中把巴比伦人新修建的通灵塔丑化为了半途倒塌的巴别塔。

还加入了诸如巴比伦大娼妇之类的其他黑料。

不过不同于犹太人的精神胜利法,布立吞人似乎更愿意去虚拟历史上未曾发生过的事。

假如这场战争胜利了,该如何?

亚瑟王的传说基于亚瑟成功的率领着自己的国家击退了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之后甚至有远征法国,觐见罗马皇帝,寻找圣杯的余裕。

然而伏提庚面临的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

一开始给予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靠南海岸的萨塞克斯与肯特两地成为了他们入侵迁徙的最好跳板。

而南方也同样没有罗马人遗留下来的防御工事————罗马的南方还是罗马。

伏提庚的儿子伏提米尔作


状态提示:80. 不列颠的守护者--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