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变>第133章 风潮第一波
铠甲,一脸的轻松写意的我,已经很难让这些士兵和当年一身黑甲,骑着高头大马,满脸光洁,气宇轩昂,意气风发的平安风云侯放在一起比较了。所以,一路都是破六韩烈牙出面,直到进城。

其实并不是进城后,就不用破六韩烈牙,而是进城后,我们都没有再注意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因为这个城内的情况让大家看呆了,早知应该让其他的兄弟们也都进来——他们被我们留在城外十几里的山坳中——以免人多势众走漏风声。但是现在看,倒不如让他们进来,里面的景貌,恐怕真是只能在此处看到了。这里还是天水,我努力让自己确信,在头脑中努力搜刮去年春天这里的残垣断壁,和现在的景象一一对照,终于需要做个概念的转换,这里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天水。

“这里是天水!”我觉得自己的这句总结性的话不是很烂,而是非常非常的烂。

这里的景象和任何一个大汉的城市都差了很多,原因是其中有很多巨大的石头堆砌成的庞大而高耸的建筑,熙熙攘攘穿着奇怪的服饰,和长相奇怪的人就这样在我们的周围来回走动,仿佛我们是这个流动的城市中的一个孤岛。沿街的叫卖,来回游走的各种牲畜嗷叫,包括一些街上的打情骂俏,简直让我们感到自己在做梦般。不过根据最后一个提到的内容,这个梦似乎有些sè_qíng。

我很想再打一下小南,看看他的反应,以确定自己是否在做梦。但是他姐夫先这么做了,然后笑着对他很委屈的小舅子说,“我们不会是做梦吧?”

很想拉住我的兄弟和他一起悔过自新,因为我们总是这样欺负小南。但我们确实没有恶意,只是觉着这小南最近变得有些不像自己,只要没有仗打,没有话题让他说蠢话,便沉默寡言,似乎在作清高状。自然在我们的眼中,不时捣他一下,捶他一拳,把他从失落的边缘抢救回来,恢复本身自己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而我还是把自己的精力回到这条街上,毕竟我对这里的各种事物也很是感兴趣。

这些石头的建筑很怪,我无法用我脑海中的词用来形容。这辈子我都没有见过这种样式的房子,定是他们那个地方的祖先住这样的房子。就我看来,这些建筑没有院子,就这样贴在街边。我凑近其中一座似是什么大厅的门口,里面还有水声。我摸了摸这些柱子,有些粗糙,但无可否认,确实都是石头。

我怀疑他们是不是路过长城后有这个打算的。我甚而左右张望,看西边的山上是否缺失了一块。我从没想过一间房子完全不用竹木油漆(中国春秋战国就肯定会用油漆了,取材主要是油桐,作者注),但这座,以及一眼看去的所有高大建筑全都是这样。

我使劲搓搓脸,有些恍然如梦。

一刻后,我见到了登,于一年前相比,他胖了些,眼看这个肚子就这样发起来了,按照这个趋势,理论上再过十年,他躺着要比站着高了。如果不是那张早已非常熟悉的坚毅而洋溢热情的脸,我无法人认出这个发了福的兄弟。不过似乎他一见我们,就从大伙中间认出了我。他真的很热情,不光是脸,热情到我们很少有人能承受的地步。而且他的衣服也让兄弟们主要是我有些不好承受,相对来说,我们本已经穿得比较少了,他和我们一比,应该说几乎没穿,或者说就比一丝不挂就好一点,我觉得可以称之为就挂一丝。在他继续保持这些热情的动作之时,我比较委婉地问了这些建筑的问题。

“噢,我可爱的朋友,最亲爱的兄弟,先还得感谢你让我们全族人住在了这里。我们既然把这里当家,当然要有些家的样子。这些都是我们远在西面家乡的建筑。你记得当时城内的样子,你能看出来这还是一年前的天水吗?”他一手搭在我的肩上,兴高采烈地用另一只手将城内的景色一一展示给我看。

我看看,又回头看看,摇摇头。

“你们的房子大多是木头的,好建,好看,建得也快!”他竖了竖大拇指,不过立刻旋即撇了一下嘴:“就是太危险,一着火,赶上一阵顺风,一下子就全烧没了,离水源稍微远一点,根本连救都来不及救。你该记得当时这个城不就是被烧光了么?我们到的时候,这里几乎什么都没有,黑乎乎一片,全烧光了。但你看我们的房子,全是石头和石灰,什么火都不怕。”我却在想难道火还有很多种么。忽然有些恶趣味地想到果然如此:确如其言,石头确是不怕火灾,而且即便胸中怒火也不能把它怎么样,哪怕还有妒火,甚至还有欲火都不能怎么样。想着想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而登没管旁边胡思乱想的我,还在说着话:“但我们的房子就是一个坏处,建得慢,太慢。一个可以拿来说的事情,重建的时候,陆陆续续地有逃难的西凉人回家。陆续有四五个月一直有人会来,等全回来了,也基本都成现在这样——这些房子也就建好。好像穷些的人家随便弄点泥巴,叫几个熟人,弄一些木头加一些茅草,几天就封顶住人了。大户人家,拉上十几车的东西,加上几十个工匠,一个月,院外围墙,院内房屋园林就有模有样了。结果,你看,除了我们的这些大个石房子,剩下地方几乎都满了,太厉害了,而我们现在除了公众沐浴室和公众茅房?其他都没封顶呢。”注1

“公众沐浴室和公众茅房?(这方面西方人走得比我们早,作者注。中


状态提示:第133章 风潮第一波--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