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百思不得其解。回朝之后忽然想起,三年前命令上大夫杜伯查访妖女,到现在是毫无音讯。朝堂之上,问起此事,杜伯答道,没找着啊,再说妖女不是斩首了吗?再搜下去必将民心大乱啊,所以这事儿我就停止了。
周宣王顿时大怒,这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天子啊?你说不找就不找了吗?不知道告诉我一声吗?你能决定啊?确实,无论任何事情,无论办理程度如何,记住最后结果汇报给领导,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要上级的意图变成你的行动,要将你的行动变成上级意图。
宣王指的妖女造谣事件,是指宣王从太原指挥战争回京,带领一队人马,婉谢沿途驿官款待,三天路程赶作两天,在行至京郊时,耳边传来歌声,仔细一听,歌词却是:“太阳太阳不见了,月亮月亮快出来,提起刀,扛起棒,拉紧弓,推翻万恶的大西周,打倒周宣王!”
宣王大怒,命人抓来歌者,却是一个姓伯的小孩。经不住毒打,招了。是另一姓褒的红衣小孩教的,现在已不知去向。宣王就地召开现场办公会,命人将驻地官员传来,一阵痛批后,放下狠话:“如果我再听到有小孩唱这种歌,小心我办了你全家”!那行政长官跪地请罪,湿裤而出。卖命地去查,结果听说是一个姓褒的村妇口中传出,但是人已经不知道去向,只有将村妇的老娘草氏治罪,并呈报给了宣王,宣王对这个调查和处理结果很不满意,但是也没有办法。
杜伯等人心生疑惧。赶紧再次发布了第二次大周“通辑令”。然而,事情过去了三年,仍然没有连“毛线”都没有看到,让这个案件变成了一个积案,遗留案,呆案,死案。但是他们明白,如果真这么悄言默声的,有天领导想起来,可就麻烦了。那不是能力问题,那可是态度问题!绝对是要对你有看法的。杜伯后来的结局和遭遇就证明了这个观点。
《周公解梦》说:“见少女之妇人,凶。”《周公解梦》这本书,也不完全是唯心主义的著作,也不完全是封建迷信,至少可以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著作。宣王梦中的女人,婀娜多姿、婷婷玉立的少女,则是祥瑞之意;但后来变成一位非常风骚妩媚、举止迷幻轻佻的女子,暗示他可能有非常狡猾的敌人需要对付。所以,宣王后来还要面对更加波谲云诡的书面,到底谁是谁非,谁死谁活现在还是梦一样的迷。
伯阳父是西周宣王、幽王时的太史,他身处的时代正好在宣王中兴之后;西周的种种制度弊端和人性的贪婪都呈现出来,他冷眼旁观,最后成为未卜先知的历史洞见者。周幽王二年,发生大地震。他认为天地之气运行有一定秩序,阴阳二气失调便产生地震,把周将亡的原因归之于地震。
童谣事件发生后,在他对民谣如此解释说,“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儆戒人君,命荧惑星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荧变火星,是以色红”。面对杀机心起的宣王,伯阳父劝其勿杀无辜,他认为,王修德以攘之,自然化凶为吉。
宣王自然去修德以攘灾祸。跟宣王同心同欲的人活下来了,跟他有不同意见的人或死或沉默了。
多年以后,伯阳父在跟郑桓公谈起西周政治问题时,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论断。他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哲学史家把伯阳父视作伟大的思想家,因为在中国哲学史上,伯阳父最早提出“阴阳”的范畴,是最早解释地震现象的人。但这个先知很少为人承认。倒是他的同时代人,贤明的郑桓公懂得他的价值。郑桓公担任幽王的司徒,掌管教化,因见周幽王昏庸无道,王室日益衰微,内忧外患交迫,就向太史伯阳父请教自保的办法。
伯阳父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一片地方地处险要、沃野千里,进可以经略中原,退可以据关扼守,足可保家兴业。于是,郑桓公采纳了太史伯阳父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的京城,后来成就了郑国的霸业。
当然伯阳父的先知多少有点神秘,但他的预言却无意中暗合了现代环保思想。所谓水土通气,人才可以利用它来种植谷物。水土不通气,缺乏财用,国家也就灭亡了。
夜的天神抛起他秀丽的长发,把一篇篇的迷茫撒给神奇的天幕,月亮带着不可愈越的微笑挂在天空。她走过树梢,便站在树梢上悄悄地看着宣王俊俏的脸庞,听他深深的、均匀的呼吸。其实,他睡的并不踏实。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下回再接着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