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同官之阵:曙光
三水、耀州两县驻军退还本营,旋即急奏三边总督杨鹤、陕西巡抚王顺行等求援,明军援军抵达之前他们绝难组织进攻。
实事求是说也不能责怪他们,两地驻军真正战兵数量毕竟极少,平素借助完善武器装备欺负一群手持木棍菜刀的饥民足够完成剿匪任务,而与太平军这样全副武装数千人部队作战,本来就不是剿匪小队的职责。
趁着黎明前寂静,太平军紧急修筑城塞堡垒。纵然情知陕西明军缺乏重型攻城火炮,郑义仍旧果断拆毁同官县城古墙,截矮加宽斜砌,改良为火器时代城防。因有位面基地超级物资补给,各种砖石铁料应有尽有,再加上郑义以粮食为武器募集灾民以工代赈,同官城防改造速度极快。
与之相反,或许因为八月间插汉鞑靼寇边威胁大同,或许因为陕西内部矛盾冲突,明军增援速度慢如蜗牛。
郑义没有心思嘲笑明军低效,他如今正在焦头烂额忙着汇编思想武器呢。
自古攻取难守成更难,统治是一门永恒艺术。
官僚是君主的骨骼经脉,欲稳定统治一地,必须扶持一批符合郑义利益的官僚。科举取士是个好办法,当然国家机构是统治阶层的工具,考什么得由郑义说了算,明代四书五经作协式取士必须全部淘汰。自古只闻国家缺贤,不闻朝廷缺官,想做官的人满天下都是,但如何定义贤、如何筛选官等等必须事先给出详细方案。中国读书做官传统已久,只须郑义敲定考试内容,未来自然有无数应试考生蜂拥而来,唯令郑义头疼的就是如何编纂考试内容——不是难以取舍内容,而是郑义此时无人可用。
郑义去年降临米脂今年横行延安府,崛起速度诚然令人瞠目结舌,但凡是脑袋清醒之辈都在怀疑太平军红旗还能打多久。延安府无数读书士子全部以观望、抵触态度面对太平军,宁肯多等两年瞧清楚形势,也绝不肯冒险委身投贼。因此,偌大太平军识字人数寥寥无几,若非有位面基地征兵系统的精神波动覆盖干扰传输记忆,郑义连专业炮兵都无力培养。
知识分子严重匮乏现状,导致考试教材全靠郑义自己辛苦编辑。
赵胜,延安府青涧县人,原是贫寒书生,常常借助庙寺油火苦读。哪想横祸飞来,有人讹他其悬灯孤寺读兵书,乃是欲学晚明黄巢夜读兵书起事造反,乡间盛传官府即将逮其下狱。不造反是死,造反尚有一线生机,赵胜一怒聚众起事。然而赵胜名望不足于服众,带起队伍后常常局促无助,恰逢郑义连陷延安府数县强势崛起,赵胜干脆利落率众归降太平军。瘸子里面挑将军,郑义辗转提升赵胜为副手梳理教材编纂文字。结果出乎郑义意料,赵胜这位贫寒书生脑袋灵活而不迂腐,性格坚韧而又爱学,来到太平军后如同鱼儿入水般快速成长,不久成为郑义编纂教材的左膀右臂。
郑义全面废弃四书五经作协体系科举取士,改以参考标准时空共和国教育体系,改四书为数学、文学、人文学、自然学等四学科,拔高数学地位之余又将四书五经儒家思想拆分并入文学、人文学科目。同官县城某偏僻小院里,郑义先泛泛阐述自己政治理念,然后由赵胜等一批书生翻烂经书,寻章摘句佐证郑义理念为真。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都是儒家老把戏了,书生们连“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最讲认真”等等都能给你指出这是儒家老古董,所以如何改造儒家、用何家经注为准绳,关键还是得看统治阶层的意志。
郑义兼职教师,借助权威强行推广自家理念,潜移默化转变赵胜等书生。
午时刚刚散学,艾麦麦提着木桶漫步走来。
艾麦麦揭开捅盖,端出一盘菜一碗粥,粥是小米地瓜粥,菜是拔丝土豆。
郑义茫然不解,疑惑望向艾麦麦:“嗯?”
艾麦麦竹筷夹起一块土豆递向郑义,乐嘻嘻说:“尝尝。”
郑义默契张嘴接住,艾麦麦歪头注视郑义咀嚼咽下,期待追问:“怎样?”
郑义随口应付一句:“还行。”
谁想艾麦麦依然情绪高昂:“猜猜哪里来的?”
郑义反问:“什么哪里来的?”
艾麦麦手中筷子指向饭菜:“地瓜、土豆,猜猜哪里来的?”
郑义迷惑愣住。
说起地瓜、土豆,两者虽然早在朱明王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譬如土豆甚至与东海龙须、江南香菇、南都苔菜、苏北黄花、辽东松子等被并列称为京师招牌名菜之一。可在陕西内陆地区,地瓜、土豆此时仍是罕见事物。太平军中的地瓜、土豆,大抵皆是郑义贪图便宜而大量购买的蔬菜,这还用问哪里来的?总不成是自北京城千里迢迢送来的。
郑义正待说笑,脑海里忽然想起一件旧事,双瞳猛然闪亮起来:“太平镇产的?”
艾麦麦双臂捧胸,幸福眯眼欢笑点头:“嗯嗯,我亲手种的那垄田。”
郑义无暇体谅艾麦麦小清新感怀,急声追问说:“太平镇的地瓜、土豆收获了,产量如何?”
却说位面基地更像战争基地,其不提供战争需要之外物资,郑义自然无法专门选购良种救灾陕西。所幸位面基地并没有粗暴拓展限制,其以粮食形式提供给郑义的小麦、地瓜、土豆,皆可无障碍繁殖。熟读历史典册的郑义当时没有莽撞推广土豆解决旱灾,他清清楚楚记得标准时空历史里朱明王朝崇祯年间明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