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混乱三国记>第110章 西海之战(下)

以上这些都是刘辨在结束与铁木真的试探之战,返回雁门关府邸的时候,系统传来的信息。这个时候,刘辨才知道,西海那边也开启了战事,可是,受限于时代的影响,信息传递不便利,系统又只会传递与武将相关的信息给刘辨,所以西海的战事如何,刘辨是一点都不知道,但是,打起来了还是能够确定的。刘辨也只能在心里,祝愿高肃和韩昌等人,能够顺利打赢这场仗。

由于双方不停的骚扰的关系,对对方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速不台和忽必来并不知道,在双方相遇的当天夜里,韩起龙、巴秀琳以及呼延灼三人各领一军,趁夜出发抄袭二人后路去了!

算算时间,三天过去,以三人的实力如今也应该拿下了郡治居延城了,毕竟忽必来和速不台二人在打下整个西海郡以后,并没有花时间去巩固统治,而是留下人马以武力强行镇压!毕竟二人的主要目标,还是张掖和酒泉二郡,他们打算拿下这两个郡之后再作休整!稳固在三郡的势力!可惜刚出西海就碰上了,疾驰而来的高肃和韩昌部!一举打乱了他们的全部计划!虽然,本来就没有什么计划!

西海与酒泉、张掖的交界处,两方人马摆开架势,看来是打算一战定胜负了,就连常规的斗将都省掉了,直接开始了冲锋厮杀!因为忽必来二人知道,斗将他们占不了丝毫便宜,反而有可能损失士气,还不如直接开战来得好,因为二人并不觉得,汉人的士卒能胜过,草原上的勇士!

高肃擅攻,韩昌擅守!二人的第一次配合却显得顺畅无比!高肃领骑兵左右翼侵袭,韩昌领步兵正面抗击!步兵对骑兵的确被克制,但是,只要指挥得当,步兵同样克制骑兵。

韩昌先是在第一排安置刀盾兵,第二排安置长枪兵,第三、第四排安置弓兵,在忽必来和速不台发起冲锋的时候,先是第三排的弓兵一轮射击,然后第四排再来一次!而后又是第三排,轮番几次当忽必来等人抵达韩昌的阵势的时候,已经被消耗掉冲锋的锐气了,在被刀盾兵和长枪兵一阻,可以说是攻势全无,这时游走在左右翼的高肃,再猛然发起进攻,直接就打乱了忽必来等人的阵势,完全无法形成有效的攻击!再在韩起凤、王素娟夫妻二人的领军冲锋下,忽必来和速不台二人的军队直接开始溃败,见势不妙的二人,也不在迟疑,直接下令撤军,好在二人所带领的都是骑兵,要脱离战场却也是很容易的,毕竟高肃等人的骑兵不多,忽必来等人的溃败,也只能衔尾相杀,根本无法追击的太过!

这一战虽然是胜利了,可是,战果却并不大,由于忽必来等人几乎全是骑兵,所以,其实他们的损失并不是太大,当然,如今仗还没有打完,忽必来等人是否能够真的全身而退,还有待商酌!

忽必来等人一路往西海郡治居延而去,高肃等人自然衔尾而至,直到忽必来等人入了居延城池为止,而后双方就开始隔着居延城墙开始了对持,此时,无论是高肃等人还是忽必来等人具都是疲惫不堪,自然也就不会有大战发生,都在抓紧时间休整。

当夜,疲惫不堪的忽必来等人在居延城中睡得很死,守城的士卒也大多是东倒西歪没有什么精神的样子,相比居延城中的忽必来部,高肃与韩昌部,就显得很是精神,毕竟,白天与忽必来等人对持的只有大概一半的士卒,其他人都处在休息当中,如今晚上自然也就换成了,另外一半休息好的士卒来守夜。而且,今天晚上可是还有行动的。

厮杀一日,溃逃一日,还被人衔尾追杀,高度绷紧的神经,在进入居延城后,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剧烈的精神变化,再加上疲惫不堪的身体,忽必来等人下意识的忽略了,居延城中的异状。比如,城中的百姓去了哪里?比如,他们当初留守的将士又去了哪里?比如,城中太过于安静的环境。适应了草原战争的忽必来等人,忽视了对城池战应有的谨慎。

黎明时分,居延城的城门无声无息的打开了,早就领兵摸到城下的高肃等人,直接往城中冲去,而早就埋伏在居延城中的韩起龙等人也同时杀将出来。喊杀声一起,自然惊醒了居延城中的守卫士卒,可是,措手不及之下,又那能够作出有效的反应,直接形成了一面倒的屠杀状态。在喊杀声刚起的时刻,忽必来与速不台就察觉到了异状,警觉自己等人中计的二人,二话不说召集士卒往几乎没有人守卫的北门杀逃出去。可惜,接近二三十万的士卒,经过两场战争以后,只余下了不足十万人。说实话,正面厮杀二人不惧任何人,可是,二人还是第一次经历与汉人的战争,在不熟悉韩昌和高肃等人多样化战术的情况下,直接就一败再败,以至于如今阵亡了接近三分之二的将士。如今也没有办法再继续攻打西海,二人只得如窝阔台等人一样,奔投铁木真而去。期望能够一雪前耻!

二人并不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够顺利逃出生天,还是高肃等人放了他们一马的缘故,否则别说还能留下近十万士卒了,全军覆没都是绝对的。高肃等人因为害怕忽必来等人的临死反扑,会对己方造成太大的伤亡,所以,就用了一贯的打法,围三缺一,单独留下北门给忽必来等人一线生机。让他们不会有太过剧烈的反抗,从而减少己方的伤亡。

事实证明,告诉等人在不算上第一战的战果,单单是居延城中,就歼灭了近十万的


状态提示:第110章 西海之战(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