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钢铁鲜血烈焰>第195章 火并(一)

当鲁王监国政权惶惶然向东转(逃)移(窜),马逢知的轻骑兵和红毛人火枪手在后面穷追不舍的时候,在浒山所到余姚这一带,一张血腥的大网正在张开。

隆武政权的实际控制者,南(海)安(贼)侯(王)郑芝龙毫无疑问的是个不择手段的人。这种不择手段并非因为他人品如何,而是长久的海上争霸过程中养成的思维定势,在旧时间线上,这种“海盗思维”甚至延续到了他儿子身上,明明和李定国合作足以光复至少半壁江山,却始终没能真正合作,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个原因。而现在,“海盗思维方式”正在构筑一场名曰“火并”的惨剧。

陈德现在已经基本明白了郑芝龙的图谋是什么——攻灭鲁王监国政权,在根除竞争对手的同时谋取大批的财富。至于施琅在舟山岛海战中的表现,其实那只是为了提高“劫杀鲁王”成功率的一点点小把戏,就算陈德没有归顺或者干脆死了,那也没有关系,强行攻杀鲁王监国政权这样的事情,施琅也干得出来。

一想到自己只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陈德心中一半是郁闷,一半是恼火,但在绝对的力量优势面前,郁闷和恼火甚至不值一条发臭腐烂的杂鱼,倒是施琅许诺的掠获,激起了陈德心中的一些贪婪的本能。

反正都已经这样了,不如好好抢他娘的一把,挽回损失,至于在岱山岛失踪的妻儿……他已经把岱山、舟山搜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找到,那么在暗自哀叹之余,也只能认命了。陈德现在的主要心思在对浒山所、余姚进行封锁一事上,而施琅在这些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残忍与决断,让陈德都感到心惊。

“这世上没有杀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若是你觉得解决不了,那就是你杀的还不够多!”施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话说黄家在余姚的势力很大,各种白道黑道的眼线很多,如此大的动作理论上说是不可能瞒过去的,但施琅偏偏就是化不可能为可能——只要封锁了交通要道,一切可疑人员杀了就是,那黄宗羲如何得到余姚已经被占领和封锁的消息?他手下的人还会千里传音术不成?

于是乎早在清兵打来之前,浒山所和余姚已经经历了一场大清洗,施琅做事果然利落,不杀则已,一杀就杀到底!更不用说这余姚也算富庶之地,一轮掠获下来不说堆积如山,也算是相当的可观,其中陈德、顾三麻子因为出了力,提成也是有不少,至于如此的“血钱”花起来是不是心里犯嘀咕,那根本就不是施琅所要思考的问题。

在加强对余姚一带控制的同时,施琅也派出去相当数量的探马,一是防止零星的漏网之鱼前去告密,二是确认鲁王监国政权和清军的动向。而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探查果然提供了可观的情报,譬如说——

“什么?鲁王的人马在百官市遭袭?”

明末的百官市,位置上基本就是绍兴到余姚连线的中点。考虑到清军是在鲁王离开绍兴府城之后数天才到达,那么这半路上就能追得上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清军的行军速度真他娘的快,二是鲁王这大废物逃跑的速度真他娘的慢。而就施琅本身的意愿来说,他希望是后者。

鲁王可不是先帝,那胆子小啊,要他四平八稳地“徐徐而行”,那难度好比逼着老母猪上树,而这缓慢的行军速度只能说明一点——这货带着走的各种物资实在的是太多了!

施琅对着陈德和顾三麻子宣布了自己的推测,后两者均表示施将军果然神机妙算,但随后陈德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鲁王确实油水多,但若是路上频繁被鞑子袭击,油水都被鞑子拿走了怎么办?

施琅表示不必担心,鞑子的袭击反倒会加快鲁王自投罗网的速度,要知道这“大肥猪”,不剜掉几块肉,怎么可能跑得快呢?

————分割线————

当施琅自信满满地说出他的推论的时候,在比百官市更偏东的上虞县城附近,鲁王监国政权的残兵败将果然加快了行进速度。

“鞑子杀过来啦!”“红毛人跟着鞑子杀过来了!”这就是上一次遇袭时,溃逃的明军喊的最多的两句话。尽管来袭的轻骑兵、火枪手数量并不大,但在恐惧与怯懦的无限叠加之下,足以“幻化”出数十万、上百万的大军效果,而对于这种蔓延的崩溃,张煌言毫无办法。

“这世道……怎能如此!莫非真是天亡我大明?”张煌言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哀叹,而脸上却必须硬装出淡定,这感觉……实在是不好。话说前些日子他听说南直隶那边毛总兵、武宁郡主一而再、再而三地取得胜利,本以为大明衰败不堪的气运多少恢复了一些,但现在看来,那“气运的恢复”无非是假象,或者更不留情地说,根本就是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之后就是撒手人寰,至少从医理上说是如此,那么……鲁王监国真要走到尽头了么?张煌言不敢想,他实在是难以接受彻底败亡的残酷命运。而在这群人心惶惶,刚刚抛弃了一大批辎重和财宝才得以脱身的残兵败将的另一头,黄宗羲、黄宗炎、黄宗会三兄弟正拼了老命地鼓舞士气,可惜这三个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的“大儒”、“名士”,现在除了发一些钱,也只剩下了“到余姚就安全了”这种说辞。

“可叹!可悲!我大明养士近三百年,居然到此名士只能用武人的粗鄙之法来鼓舞人心。”张煌言虽然意见很大,但


状态提示:第195章 火并(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