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北朝纪事>252.酒入愁肠
睛,缝上她的嘴,彻底地……毁掉她。

她不知道,那些恨意里,到底是因为萧阮更多,还是因为她是贺兰袖更多。

幸而这一世,她与他的纠缠,她不必再参与。嘉语长舒了一口气:“我幼时,听父亲说过一个故事,表姐要不要听?”

事关始平王,贺兰袖哪里有不想听的道理,却又奇怪,她与嘉语是打小一处,哪里有她听过,她没听过的。

当时问:“姨父说什么了?”

“父亲说,弘农杨氏在前朝,出过一个大官。有天途径昌邑,当时昌邑令是他举荐的,知他路过,当晚来见,赠他厚礼。那大官惋惜地说:‘我知你为人,你却不知道我的为人,实在可叹啊。’昌邑令说:‘这是深夜,没有人看到我的行踪,不会有人知道,这是我的心意,恩公但收无妨。’大官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可以说没人知道呢?’”

话止于此。

贺兰袖想不到嘉语竟然说出这么一大篇道理来。按说,始平王教女儿“四知堂”的典故不足为奇,以嘉语平素为人,虽然说不上君子,“不欺暗室”四个字,还是做得到。但是这等大道理搬到闺中来说教,实在教人哭笑不得,不知道嘉语是犯了迂腐脾气呢,还是……她心里琢磨,忘了要应话。

明月却在拽了拽嘉语的衣袖,问:“三姐姐,那若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是不是就可以做了呢?”

嘉语:……

“都给我住嘴!”幸而嘉言仗义出声,打断了尴尬,“……就到我们了!”

明月年纪虽小,对天威之厉却是感触最深的一个。连忙就住了嘴。

女官朝嘉语、嘉言点头示意,几个人齐齐站起,猛听得“咚”地一声,朗脆,顿时整个大殿都静了。

是一支青玉笛,不用回头,不用看,嘉语也知道,她想要深吸一口气,像是非如此,无以镇压胸中惊涛骇浪。

那是她的笛子,毫无疑问。

那是她的噩梦,毫无疑问。

当一切重来……嘉语仿佛能看到十七年前的自己,在所有人寂静的目光里战战。那是她第一次面圣,皇权于她,从来都是个可惊可怖的存在,她从书里看到过无数关于“天子一怒,流血漂橹”的传闻。

她不知道笛子怎么会出现在她的袖子里,更不知道它怎么会掉出来。

而太后已经在问:“谁的笛子?”

那时候嘉语张嘴,她以为自己能够出声,但其实并没有。她惊恐地看着那个金座上,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隔得那么远,她看不清楚她的面容,看不清楚她是高兴还是发怒。重重珠玉遮住了她的脸。

却是嘉语先开了口,那像是深思许久之后的疑问:“夫人说的宋王,莫非……是萧家表哥?”

“萧家表哥”四个字,极有讲究。如果说“宋王”强调的是萧阮作为“外男”的身份,那么“表哥”说的就是亲戚了。

虽然说男女授受不亲,但是自家亲戚,哪能真从小到大不走动、不见上几面?

就算是亲热些,也大可以推到亲戚情分上去。

始平王妃与嘉言也就罢了,这些日子已经见识了嘉语的口锋,虽然不快,却还能每每切中利害。

贺兰却大吃了一惊:三娘什么时候这样能说会道了?

——她自然不知道,嘉语在车中,因见她俨然在座,想起从前,就备下了这样一套说辞,用来推脱她从前对萧阮的痴缠。

她不认,萧阮自然更不会认,时间久了,大伙儿有了新的谈资,自然就不会再提起这茬,嘉语这样盘算。

穿凤尾裙的夫人也是怔了怔,奇道:“原来贵府和萧家还联络有亲?”

嘉语被气笑了:“夫人糊涂了!”

论血统,萧阮父亲姓萧,母亲姓王,确实与她没什么相干。但是礼法上,彭城长公主毕竟是萧阮的嫡母,哪怕是嫡母之一呢。

这句“贵府和萧家有亲”,往小了可以局限于始平王与宋王,但是往大了说,质疑的可是元家和萧家的关系,直指彭城长公主和萧永年,那可就大大得罪了彭城——谁不知道,这嫡妻原配,是彭城的心病呢。

果然,彭城长公主怫然不悦:“三娘久在平城,是远道而来,阿阮做哥哥的,就算多照顾她一点,难道不应该?”

王妃适时添上一句:“萧郎是个好孩子,长公主教导得当,我家王爷也赞不绝口的。”

穿凤尾裙的妇人也没料到始平王妃会帮着嘉语。她从风言风语中得到的讯息,以为嘉语爹不亲娘不爱,大可以拿捏了当笑话,却不想是个硬柿子。一时大为懊悔,讪讪说了些场面话,岔开了话。

人渐渐来得多了。

王妃领着嘉语、嘉言、贺兰袖和元明月,与众贵妇人一起退出了朝华殿,被女官领着,依官职、爵位站位。这一下,自然离太后远多了。嘉语这才有余暇悄声问嘉言:“那位穿凤尾裙的夫人是什么人?”

嘉言没好气白她一眼:“是于夫人。于家不通文事,通府上下连个知礼的都没有,尽说胡话。”

贺兰袖笑道:“三娘今儿好利的口齿。”

元明月牵着贺兰的衣角,眼睛睁得大大的,看住嘉语。嘉语摇头道:“我也是被逼……”

一时间礼乐响起,姐妹几个都收了声。

钟鼓之声俨然,依礼跪,拜,叩,起。像牵线的偶人,无非照着规矩来,按部就班,不必有忧喜——然而人生不是这样的。

忽贺兰推她


状态提示:252.酒入愁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