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商山觅贤(1)
沛公听妻一言受用无限,又一次尝到了大甜头,特意回到后衙感谢吕雉:“我如今才真正的明白,原来空手出来打天下,靠的就是心计和手段!普天之下莫不藏龙卧虎,你只要让人心里舒坦了,他就肯为你效死力,而这往往只需要放下身段有个态度就行了。如果还能将人用对了点,这买卖可就赚大发了!雉妹虽然身为女子,见识却比等闲的男子要广阔多了!”
“《太公策·御人篇》原本就教导咱们如何利用他人嘛,这些基本的手段如果都运用不当,还凭什么带着大家出来问鼎天下。不过它对实施者的要求似乎独特而严苛,像那些身怀绝技的人就绝对难以做到。比如子房兄长,若针对形势制定谋略,普下之下无人能出其右;再如项羽,力能拔山举鼎,若比勇武当举世无双。他们肯定都不行!怀技则自负,自负则傲气凌人,傲气凌人则睥睨天下目无余子,又怎么能够降下身段礼贤下士,招揽得贤人相助呢?至于那些斗性使气的庸人,连一个小小的委屈都忍受不了,就更不必提起了。”吕雉道。
“雉妹的见解确实精辟,让人感悟至深受益匪浅!就我而言,原本就文不能成章武不能为侠,尚且经常以衣貌取人,听到刺耳的话心下就不痛快,巴不得对方立马从眼前消失,才能够平息我内心的怒气。开头见到郦老先生的时候就是这样,如果不是想到雉妹先前相劝的话,就得失去这个人才错过这番大胜了——当真是侥幸呀!看来以后还得痛下苦功,多扩展容人的气量了!”沛公感叹道。
“聪明人就是善于从以往的得失当中总结经验教训,我的夫君就是这种聪明人。看来以后的事情还是大有可为。”吕雉高兴的说道。
两人相谈尽欢,又聊开了《御人篇》中的内容,以为目前的实力还算不上强大,得想办法多招些大才使用。
“据说太公门下还有许多弟子没有到来,这可得雉妹想办法招来。我便放开心胸等着接纳他们便是。”沛公道。
“三郎方才不是说过,普天之下莫不藏龙卧虎,只要你有容人之量,还怕招不来人才吗?”吕雉鼓励道。
两人嘀咕了老半天,直谈到尽兴才散。
南线义军虽然在陈留得到壮大,但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作战能力极为有限。在西进的路上,亏得有张良、郦食其等人参谋,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和机动灵活的战术,所以进展倒也算是顺利。就目前的形势,计划经过函谷关长驱直入,一直杀入关中。
队伍到达洛邑,却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洛邑原本为军事重镇,城墙坚固且守军众多。义军虽然人数众多,攻城器具却极度匮乏。久攻不下反倒损兵折将,只得放弃原来路线向南迂回,计划经过武关绕进。
义军进入南阳地界,跟郡守吕犄在准县大战。吕犄兵败,退回宛城死守。沛公有过前车之鉴,惟恐强攻宛城折损人马,而且又拖延了入关时日,想绕过宛城再向西挺进。张良认为义军乃是孤军深入,这样必然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不能够冒这么大的危险。义军于是乘着暗夜又杀了回去,将宛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吕犄原以为义军绕城而过,也就放松了警惕。这时见到敌人像潮水般地涌来,自忖难以抵敌,忧急之下就要拔刀自尽。门人陈恢赶紧劝道:“朝廷尽失民心,朝不保夕,不值得为它效死。明公眼前之急,应当是尽力保全家小,然后再作其它的打算。从眼前情势来看,还没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如让我缒绳到城外,跟沛公谈判以后再作定夺。”
陈恢于是来见沛公:“自从秦二世上位以来,朝堂奸阉当道,指鹿为马,暴虐百姓,天下英雄乘势而起,眼见大秦之势危如累卵,将士官吏都生出了异心。只是迫于敌对的态势不得已而应战。如今对于宛城,强攻不若纳降。沛公如果能够宽宏大量,以义相许,以礼相待,吕郡守当率领手下人众前来归降,这样不仅可兵不血刃获得宛城,还树立了一个劝降的榜样,瓦解前方守将斗志,加快义军西向的进程。对于义军来说,这个举措利多而弊少,还望沛公予以考虑!”
沛公大喜,接受吕犄的所有条件并大加抚慰,又让他跟陈恢并入前军一路劝降。由于两方对比实力悬殊,又有吕犄、陈恢二人先行对敌军进行劝降瓦解,各个隘口的秦军果然望风而降,义军如滚雪球般地壮大了起来。沛公又采取措施封闭消息,出其不意地来到武关,乘敌无备一举攻克。
义军到了武关,可以说是胜利在望,只须攻克峣关最后一道防线,就可以进入秦都咸阳了。
为确保一击成功,沛公决定就地驻军休整,要吕泽调整兵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义军士气大振,沛公也感到异常兴奋,常常抽空到后营跟吕雉共享。
“南路义军进展顺利,突破峣关进入关中只是计日以待。三郎受封为武安君,如今手上又握有十多万大军。如果能早于北路军进入关中,按照怀王当初的约定,受封为关中王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北路军人多势众,传说项羽杀了宋义后就引军救赵,打过几场硬仗以后势力大增,就连各地的义军都归附过来,如今可是强势得很。项羽原本就目无余子,岂肯落在你的后边,只恐怕到时候难以相容,三郎还得早点作好防范才是。不如乘着能够做主的机会,或扩充实力,或取得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