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大帝国>第一百四十三章 敞开了干
“皇上,如果盐场承包了,这发出的盐引该怎么办?

就拿长芦盐场来说,每年发二十万盐引引,外面还没兑现的盐引估计还有三年之多。

臣以为需要先解决了盐引,方可承包,免得引起商民在京城聚集滋事。”

毕自严立刻反驳道:“盐场承包是承包,盐引问题是盐引问题,两件事岂能混为一谈?

要是要处理完盐引再发卖盐场,那皇宫永远也别想承包盐场,皇上,臣反对这个提议。”

虽然在场朝臣和盐场的盐商有关系的不多,但是盐务关系朝廷稳定的问题。

对于其它盐场承包之后,盐商手中存余的盐引处理,顿时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在大明除了一些特殊的事例之外,大多数官员做事一般都是循旧例。

也就是说,今日对其它盐场盐引的处置方式,日后也许就会用到其他盐场盐商手中的盐引上面。

因此,对于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这种强词狡辩,大多数朝臣认为是不恰当的。

听了许久之后,崇祯皇帝敲敲桌子慢悠悠说道:“朕已经听明白了,不过朕同意毕尚书的意见,承包盐场和处理盐引还是分开处置为好。

外面的盐场盐引究竟有多少,总要先计算清楚之后才能决定处置方式不是吗?

而且这些盐商手中盐引究竟有多少是购买的,还是用其他方式获得的,朕认为也要好好的甄别一下。

每年朝廷发行盐引两百五万份,每引三两六钱四厘,该得银九百万两,但是每年盐引收入能超过三百万两吗?”

崇祯皇帝的问话,让那些反对分开处置盐引的朝臣顿时沉默下去了。

盐引制度的败坏并不是从今日开始的。

从开中法被破坏后,历任皇帝对勋贵、亲王、太监的盐引赏赐,使得盐引滥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到了今日,勋贵豪族已经牢牢把持了盐引发放,和各盐场余盐支取的权力。

每年上千万的盐税都流入到了这些勋贵豪门的口袋。

相比起规模不大的长芦盐场,盐引不过是积存了三年没有支取。

而盐质更好,规模更大的两淮盐场,十余年前尚未支取的盐引都存在。

此时,老狐狸温奸相趁机说道:“臣一定遵照皇上的旨意,好好登记甄别这些盐商手中的盐引。

另外,臣想让淮安知府杨维垣改任两淮盐运使。

毕竟,朝廷现在只留下两淮盐场,需要选精干官员好好处理盐务问题。”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朝杨维垣指了指说道:“希望杨爱卿能不负众望,敞开来干,管理好两淮盐场,具体问题,你和温爱卿好好合计。

另外,其他盐场也不能无限制的甄别下去。

这样吧,就以春节为限制,日后尚未在户部登记的盐场的盐引就此作废,朝廷不再认可。”

崇祯皇帝和温奸相一唱一和之间,就把盐场给易手了。

“皇上,陕西有密报。”

会议间,东厂大佬王承恩急匆匆的将一封奏疏送到崇祯皇帝手里。

老王出场,向来没有什么好事,与会众人心都提了起来。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三章 敞开了干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