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楚臣>第二百四十九章 双炉炼铁
矶没有办法建造大型鼓风设施,燃料以木炭为主,难以堆积太高,以致炉温提升不到韩谦所期待的程度,而导出铁水的冷却速度又太快,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也证明是值得下力气去摸索的。

龙牙山这边所建的竖式高炉,要比雁荡矶的试验用炉高出一倍,便能造更大型的水力或畜力鼓风箱,能堆积更多的燃料,此时闷烧煤石还能进一步提高炉温,给韩谦提供的想象空间就更开阔了。

韩谦心里想着,要是将竖式炼铁炉所出的铁水,导入新的坩埚炉,在高温条件进行搅绊去炭去杂,再导出来冷却呢?

这事实上是将当世的炼铁与炒钢过程结合到一起进行,在后世又称双炉法,比铁水冷却成生铁块之后,再进行加热熔化脱炭去杂,更省燃料、效率要高得多!

韩谦不指望能直接到真正精纯的熟铁,但这种办法要能得到含炭量适度的精铁,那比当世的炒钢法,要省多少力?

残煤的支撑力显著提高,这也是值得大声叫好的现象。

龙牙山这边所建的竖炉炼铁,铁水出口、出渣口位于低部,加炭口、加料口位于上部,点燃后炭料支撑住铁矿石进行反应,所得的铁水从间隙流淌到底部导出,但在炭料支撑不住之前便要停止炼铁,防止料炷垮塌。

竖炉一次能炼多少铁、能加多少铁矿石,跟残炭的支撑力是直接相关的。

目前龙牙山一座竖式炼铁炉,一炉铁水能出七百斤铁,倘若闷烧煤炭的残石支撑力显著提高,一炉铁水能提高到一千斤,效率又一次能提高多少?

有这个基础,这也方便以后建造炉膛容积更大、一炉能出两千斤甚至四千斤的竖式高炉!

这些经验,都是韩谦过去四个月在雁荡矶摸索出来,他离开金陵潜逃,将诸多试验用炉“摧毁”掉,自然也要将掌握这些经验的韩家匠师都带出来。

韩谦赶到有哨兵值守的炼铁场。

炼铁场建在一座缓坡与龙牙城的西南寨墙之间,虽然仅有三座高逾丈余的竖式炼铁炉,以及一些更小型的锻造炉,但占地逾百亩,烧炭窑也建在炼铁场内,这样就必须要保证有足够面积的堆煤场跟堆矿场。

韩谦确认杜君益没有夸大闷烧煤石的效用后,便直接叫停一座炼铁炉,在铁水出口建造能高温搅绊或炒炼的坩埚炉,以试验他琢磨许久的双炉炼钢法……

要是此法能成,虽然制造蝎子炮弩臂那种所需的高性能钢件还是很难打造,但龙牙山打造出来的扎甲、鳞甲、精铁刀、战矛等兵甲,成本将能大幅缩减到当世其他铁场三分之一的水准上。

成本不能进一步缩减,主要还是他这边所建的炼铁场,位置不够合适,炼铁产量受铁矿及煤石的开采及运输限制。

要是双炉法能行,韩谦下一步要是多抽调数百壮劳力,增加煤场及铁矿场的用工!

试想着,将普通的铁箭头,换成精铁箭簇、精钢箭簇,穿透力得要提升多少?

哪怕前期专为五柳溪工地现场打造河渠、开垦粮田的锹铲锄犁等农具,也要比普通的铁器提高一大截效率。

接下来半个月叙州仿佛正面临着暴雨前的宁静,四姓大族、潭州兵马以及客籍大户都在观望着金陵那边会如何裁决韩家父子的命运,以致都没有什么动作。

韩谦则守在龙牙城里,亲自盯着双炉改造出来。

搅绊或炒炼烧熔铁水的坩埚炉,结构要比竖式炼炉简单,体积、高度也要低一大截,只是位置要于竖式炼炉的铁水出口,这个只需要在稳固地基的基础上挖斜坑建炉便能解决。

所以说,第一座试验性的双炉改造过程,还是简单。

十五天后,第一炉双炉所出的铁水导入长条型的模子里冷却,看着冷却后的铁块泛出清亮的光泽,这不是精铁、精钢,又是什么?

刀剑的铸造,涉及到刀刃跟刀脊的性能需求,真正处理起来还颇为复杂,但扎甲及鳞甲所需要的甲片、甲板,却只需要用薄铁进行简单的锻打就行。

这时候拿来跟传统炒钢锻打法所造的甲片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新法所铸的甲片,性能已相差无几。

一副扎甲,由数以百计的甲片穿缀而成,鳞甲的甲片数量更多,传统的制甲技术,都用小块生铁加热炒炼后再反复锻打成型。

一名制甲匠师,通常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制出一副上好的扎甲。

要是不对甲片进行炒炼锻打,直接用薄铁片充当甲片,想要获得相当的防护力,铁质扎甲便要重上一倍多。

甲卒穿上这样的铁甲,也许一次冲锋就会将体力耗尽。

防护力、铠甲重量以及制甲的效率,在当世兵甲匠作里,永远是难以调和的三个矛盾体。

用新法所炼的精铁,也需要在水力锻锤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冷锻,甲片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但相比较传统的扎甲、鳞甲匠作,效率高出太多了,而且对制甲匠师的要求,也能大幅降低。

韩谦确认新法所炼的精铁能用于制作扎甲,便第一时间从冯家奴婢以及将卒子弟里,征调十四到十六岁的百余少年作为学徒,补充到兵甲工坊。

左司斥候乃是精锐中的精锐,守淅川时缴获也多,包括返乡的刑徒兵、奚氏族人以及船帮武卫,只要立下军功、获得武勋,或者需要编入州营效力,都被允许直接将缴获的兵甲携带归乡。

所以韩谦这次在叙州凑出的一千二百人马,兵刃铠甲还是大体齐全的,所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九章 双炉炼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