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风起北方>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四〇〇章 尼韦勒/俄国情况
,最后得出完美和正确的答案。

在最后一次三方司令官见面会上,在得到中英两军坦克部队加入作战的肯定答复以后,尼维勒将军兴奋异常,在没有任何菜肴的情况下,法国陆军总司令官慷慨的命人搬出自己珍藏了好多年的波尔多葡萄酒,请两位客人品尝。“有了两位司令官部下以及坦克的配合,我们就有超过一百个师的兵力,以及三百辆坦克;加上我们英勇的空军战士,对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我个人充满了无比的信心!忘了告诉二位,我们最近从中国又购进了一百五十架新型飞机,所以我们的空军加上英国空军的飞机,数量上将超过一千五百架。对德国人的攻击,首先将在空中展开!

另外我已经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取得了联系,届时他的俄**队,将会在东线发动牵制性攻击,可惜日本在俄国的远征军没有明确答复我的要求,要是有十数万日军在东线配合我们,说不定我们就可一战而下德国,彻底结束这场战争”!这是尼维勒将军喝酒时说出的一番话。可惜他不知道,就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答应他配合行动之后的短短几天内,俄国高层就发生了一件大事,随后而来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号召的工人罢工和二月革命,彻底拖垮了沙皇俄国,让尼古拉二世的承诺变成了一个泡影。

到了一九一六年,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的俄国已经是风雨飘摇大厦欲倾了。由于参加一战,加上大量的工人农民被抽调上战场,战争带来的影响终于在一六年开始显现,遭受最大影响的还是俄国本身的经济生产。为了能够挽救经济的破产,俄国政府开始对普通民众实行无比残酷的掠夺;大多数工厂为完成军事定货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剥削妇女、少年的劳动。结果就给正在寻找机会的布尔什维克制造了绝好时机,开始了他们的政治渗透。

与此同时,沙皇高层内部也出现了纷争。一直被沙皇夫妇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帝国神父格里高利·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在一九一六年的最后一天被尤苏波夫公爵等保皇派集团在圣彼得堡刺杀,给沙俄高层带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这个风波最终导致的是,在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地区平灭民族起义者的军队最高指挥官亚历山大·阿纳托利耶维奇·科斯莫捷米扬斯基将军,却突然停止了对反叛者的剿灭,转而和那些民族起义者勾勾搭搭,对圣彼得堡的态度变得晦暗不明起来。

指挥官科斯莫捷米扬斯基的态度转变,直接导致了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起义者的死灰复燃。事后查明这个亚历山大·阿纳托利耶维奇,是拉斯普京的老乡兼亲戚,真是靠这个关系,科斯莫捷米扬斯基才成为讨伐军中人数最多一支的指挥官。他的转变虽然说并不是人所有在这一地区的俄军都跟着转变立场,但这个家伙手下足足有五千余人,是俄军在中亚细亚军队最多的一支,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其他俄军最多也就千人左右,战场上是以他马首是瞻的。

这么一闹,俄国东面刚刚稳定的局势立即变得动荡起来,没有尼古拉二世坐镇的沙俄朝堂上,以外交大臣萨松诺夫为代表的亲英派决定向中国在那里的远征军提出帮助,毕竟现在中国和英国走的比较近;而以尤苏波夫公爵为代表的保皇派集团却更倾向于向日本政府求助,理由是日俄之间已经签订的秘密协议,两国可以算做是盟友里面的盟友,关系比中国要近一些。

表面上看尤苏波夫公爵的理由很充分,实际上这里面却有着日本间谍活动的影子。在中国无法打开局面,吃了小亏的明石元二郎在再次进入俄国以后,就开始了他擅长的活动布局。先是秘密联络还没有归国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为他提供活动资金和回国机会,然后再用重金贿赂圣彼得堡冬宫里面的沙俄显贵,最后提供一次上层贵族的宴会,达上了尤苏波夫公爵这条线。

日本国内部,很早就一直存有向西向北迈进大陆这么一个梦想,向西自然是中国,而向北就是俄国了。这两种意见都以向西占领中国为主导,向北的呼声不是没有,而是被压制而已。明石元二郎则与众不同,他的观点结合了上述两种,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即向西向北斗要占领,都要迈进!对占上风的迈进中国他觉得多一个自己少一个自己都无关紧要,于是他选中了沙俄,并多次进入,希望能够成为日本占领中国后开拓俄国的先锋军,为下一步日本占领俄国做铺路石。

让俄国内部乱起来是明石元二郎的第一步,这一步基本上已经成功,第二部就是迎日军进入俄国。当然,这一步也成功了一小步,秋山好古大将俄国远征军不就在沙俄西部领土上吗!不过这一点人马还是太少了,起不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要是再有两三个四五个这样的远征军团,俄国的事情基本上就定下来了,至少在俄国事情许多话语权上,日本就有足够的发言权了。

于是,在拉斯普京事件和科斯莫捷米扬斯基事件之后,有日本人背后支持的尤苏波夫公爵摇杆硬了很多,坚决要求请日本盟友帮忙,反对外交大臣萨松诺夫的建议,而朝堂上的另外一派----以大臣会议主席(内阁总理)斯提尤尔美尔为首的亲德派,则保持了少有的沉默,冷眼坐看局势的变化发展。眼看事情闹成这样,萨松诺夫只能向前线的尼古拉二世发去电报,将圣彼得堡的事情做报告,让沙


状态提示: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四〇〇章 尼韦勒/俄国情况--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