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682节 风波连连 2
的!”斯科尔兹内忍住心头的激动,肃然地向希特勒敬礼。

希特勒点点头:“我相信你们。”他回头望向现场一名黑头发黑眼睛的黄种人军官,“梁,你也相信他们吧?”

被希特勒问话的南京军特种兵联队联队长梁飞微笑着道:“当然。斯科尔兹内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军人和千锤百炼的精英,他们肯定会成为美国人的噩梦。当他们踏上美国本土后,美国人就会知道,战争不只是在美国境外,同样在美国境内,美国人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每天悠闲地看着世界大战的新闻却若无其事,不只是开出美国本土的美国军人会受到死亡的威胁,在美国本土的美国人也不再拥有安全感了,美国平民将会过上英国平民此时惊恐不安、瑟瑟发抖的日子。”他看着斯科尔兹内,“让美国本土的美国人就像害怕幽灵一样害怕在他们本土境内神出鬼没的你们吧!”

斯科尔兹内走上前,郑重地向梁飞敬礼:“总教官,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

世界上真正的第一支特种兵部队是蒋纬国创建的,由于在战争中作用极大、战果辉煌,使得其它列强大国纷纷效仿,但只有德军特种兵部队得到了南京军的“真传”。根据相关的中德协议,蒋纬国派了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南京军特种兵来到德国,充当德军特种兵部队的教官,梁飞是总教官。在梁飞等中国教官的严格训练下,德军特种兵部队正式成立并迅速地被投入实战,眼下,这支经过专门训练的德军特种兵部队即将潜入美国本土发动非常规袭击。

现场的中国人共有三名,除了梁飞,还有中国驻德军事代表团副团长戴安国、海统局行动大队副大队长陈瑞。特种兵是军人,但是,潜入敌国境内发动袭击则带有特工的色彩了,所以这些德军特种兵不但接受了梁飞等军事教官的训练,同时还接受了陈瑞等海统局特工的训练,因为他们要干的事情跟当初海统局特工在中日战争期间对日本本土干出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不但需要接受军事训练,还需要接受特工训练。中日战争爆发时,由于中国弱、日本强,所以中国军队采取了很多“非常规”手段攻击日本、打击日本,其中之一就是派遣接受过军事训练的特工潜入日本本土发动针对性攻击,比如军事设施、民用设施等,特点是得手容易、破坏性极大、损失惨重,从而给日本政府、日本民间、日本军队带去极大的财产物质损失和心理上、信念上的打击、震撼,此手段跟日本人首创的针对敌国{中国}的城市、居民区进行无差别轰炸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具有极大的争议性。由于这是蒋纬国独创的,所以该战术在国际上被称为“蒋氏攻击”,被蒋纬国本人则称为“恐怖袭击”。美英等国当时纷纷谴责了蒋纬国的“恐怖袭击”,认为战争是政府和政府、军人和军人的事情,这是国际战争法和日内瓦公约明文规定的,战争不应该让平民受到波及,不应该把平民作为攻击目标,蒋纬国对此置若罔闻。眼下,世界大战愈演愈烈,德国也准备采取南京军、海统局当初的“恐怖袭击”手段,派遣特工特种兵潜入美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这些德军特种兵来自党卫军或者盖世太保,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人人都会说流利的美式英语,并且对希特勒和德国绝对忠诚,都已经做好了死在美国境内的心理准备,他们会先通过潜艇在墨西哥西北部偏僻地区登陆,然后通过陆路潜入美国境内。墨西哥政府此时是亲美的,但墨西哥官员腐败问题极其严重,从上至下都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德国情报机构早就拿出大笔钞票喂饱了相关墨西哥官员,让他们全力地配合德军的这项行动。

“当初,我们就是用这个手段让日本政府、日本本土平民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的。”戴安国感叹道,“元首,相信贵国特种兵也能一样。”

希特勒点点头:“制定计划时,有几个高层反对这么做,他们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此举违反了国际战争法和日内瓦公约,会玷污德国军队的荣誉,二是害怕激怒美国政府,让德国遭到美国的报复。用你的话说,他们真是太迂腐了,战争,就是不择手段地获胜,除此之外,都是空话,至于美国政府的报复,更是笑话,美国和德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罗斯福正打算让他的美国军队打进柏林,德美两国已经是敌对国,都在无所不用其极地攻击对方,用更加冷酷的手段又会怎么样?不用,德美是敌对国,用了,德美还是敌对国,两者又什么区别呢?”

戴安国颔首:“元首所言甚是。”

夜色下,德军特种兵们开始鱼贯着进入运输潜艇,踏上九死一生的征途。五百名视死如归、训练过硬、赤胆忠心的特种兵,虽然数量不多,但给美国本土带去的破坏和震撼则是极大的,即便美国本土军队围剿他们,他们一个人起码也能牵制美军一个团。实际上,美国此时是“外紧内松”,美国高层几乎没有想过美国本土会有敌军潜进来,两大洋的天然优势让美国人长期地活在安全感中,而安全感持续太长了就会变成麻痹怠惰了。“害怕死太多人”的美国政府肯定难以承受德军这种非常规的战术打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在日美战争爆发后也想搞这一手的,但尝试一番后不得不放弃,因为日军可以找到很多会说流利英语的日本人,但很难找到白种日本人,既会说流利英语并且忠诚于


状态提示:第682节 风波连连 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