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21节 远东烽烟 1
在扩军,我方在满洲(辽吉黑三省)的部队只有5个师团,在靠近满洲的朝鲜、天津也只有2个师团,在我国本土只有3个师团,毋庸置疑,我方陆军部队实在太少,无法抵御苏军给我方的威胁(实际上日军又要防备苏军又要防备南京军,自然军力紧张)。”饭村顿了顿,“因此,我方在这里请求我国陆军新建五个师团并将这五个师团都调到满洲以防备苏军。”

“岂有此理!”杨杰愤怒地拍案而起,“你们此举根本是包藏祸心!找借口进行扩军,然后勾结苏联人,一起对我国不利!”

饭村脾气很好,堪称“日军里的黄维”,但也忍不住了:“我方要求合情合理,并且日本陆军扩建是日本军方的事,我方特地向德方、中方提前请求,足以证明我方的合作诚意,但中方故意胡搅蛮缠,请问是何居心?”

“胡搅蛮缠?”杨杰横眉怒目,“你们日本人向来口蜜腹剑、笑里藏刀,你们此要求看似振振有词、一本正经,但实际居心又有谁知道?谁能保证你们到时候不把这五个新师团用来对付我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哪一次不是你们戴着笑面虎的面具鬼话连篇地说‘中日亲善’然后突然间对我们下手的?下手前道貌岸然,下手后满脸的凶横无赖,摆出一副‘我们日本人就是骗你们中国人了、我们日本人就是卑鄙无耻了、我们日本人就是言而无信反复无常,你们中国人奈我们何’的嘴脸!这不正是你们日本人的流氓作风么?我们被你们暗算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不得不防!说到底,一个经常说假话的人即便说真话,又有何资格有何脸面要求别人相信他!”他怒目圆睁,一番话更是掷地有声。

饭村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他是“老实人”并且深受西方教育影响,所以不具备日本本土高层那种颠倒黑白、狡辩抵赖的“日本特色特长”,因此被杨杰这番话抨击得哑口无言。

“朋友们!”法肯豪森不得不继续充当和事佬,“我们的敌人是苏联人,所以请不要产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即便有什么误解和隔阂,我们也应该从大局出发,消除误解和隔阂。先生们,苏联人突然间大规模地加强其远东部队,确实对中、日都造成了重大威胁(德国人虽然也对日本人有所怀疑,但基本上排除了日苏勾结的可能性,至于中苏勾结的可能性更是德国人想都没有想过的),德国在欧洲鞭长莫及,虽然可以间接地支援中日,但更多的还是要依靠中日自身,苏联是中国的世仇,苏联也是日本的死敌,中日在对付苏联这件事上应该冰释前嫌、精诚合作,因为你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利益。眼下,虽然我们还不太清楚苏联人的真正用意,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到三件事,第一,如果苏联当局与中国政府暗地里进行联络,中国朋友不应该把这事瞒着德国和日本,第二,如果苏联当局与日本政府暗地里进行联络,日本朋友也不应该把这事瞒着德国和中国,德、中、日三国是盟友,是亲密朋友,任何一国都不应该在暗地里做一些有损另外两国的事情,比如德国即将跟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我们就把这件大事在事前通知给中日了,德国对中日坦诚待之(这是鬼话,德国已经暗地里跟中国缔结了双边合作协议;另外,德苏、中苏都已经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日苏还没有签署这种或类似条约,原先历史上的《苏日中立条约》是在1941年4月13日签署的,根据条约,苏联承认伪满洲国,日本也承认伪蒙古国,合伙瓜分中国,并且该条约为期五年,但在二战末期时,苏联看到日本快完了,立刻撕毁条约,对日本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歼灭关东军并洗劫了中国东北),希望中日也同样对待德国并且能这样互相对待;第三,德中日三国必须履行联盟条约的诺言和合作精神,当然,由于战事可能爆发在远东,德国作用有限,必须是中日联手。”

“如果日本朋友真的没有在背后出卖我们...”蒋纬国带着似笑非笑表情地开口,“那么,双方怎么联手对付苏联呢?”

法肯豪森笑了笑:“当然是并肩作战。如果苏军攻击日军,中国军队肯定要帮助日军,如果苏军攻击中国军队,日军肯定同样要帮助中国军队,如果苏军同时攻击日军和中国军队,中日军队就要同仇敌忾地一起对付苏军。”

“说得好。”蒋纬国笑起来,他用一种近乎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饭村。

如果排除日苏勾结的可能性(当然也排除中苏勾结),那么,远东苏军无非就是加强防御和主动进攻两个可能性,防御自然不会发生什么事,进攻的话,问题就很微妙和复杂了,苏军会打谁?同时打中日,可能性最低;打中国,可能性也很低;打日本,可能性是最高的。在这件事上,中方其实已经悄悄地占据了上风,隐隐间,日方可能不得不要“听命于”中方。

饭村是聪明人,并且日军高层也已经或多或少地猜测到中方高层猜测到的东西,毕竟日军高层里有石原莞尔这样的战略高手,这就导致因为“都是聪明人,所以底牌都已经亮出”,使得饭村自感气势被中方压住,所以神色和语气都愈发的请求:“不管怎么说,满洲地区的我军实力实在太薄弱了,所以必须加强。”

“为防止你们已经暗中跟苏联人勾结,这一点,我们坚决不同意!”蒋纬国语气犹如钢铁,又强硬又冰冷,“我们可不想再干出引狼入


状态提示:第421节 远东烽烟 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