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331节 狂城 1
要吃掉你的一个卒,你如果救那个卒,就无法将我的军,你如果故意不救那个卒,眼睁睁看着那个卒被我吃掉,就可以顺利地将我的军,师座,您会选择哪一个?我相信您肯定选择故意牺牲那个卒,因为这样,您才会胜利,并且,那个卒被吃掉不会让您感到心疼,因为它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棋子。现在,我们在战场上,也是一样的,要把士兵视为没有生命的棋子,牺牲部分,换来胜利,换来更大的战果,就是值得的。如果我方故意牺牲掉一万士兵,可以换来杀伤敌方五万士兵的战果,有何不妥?”

黄维神色颤抖:“人命,岂能被视为草芥?”

“人命是无价的。”萧爻声音很坚定,“但在战场上,人命就是数字!我方死掉一万人,敌方死掉五万人,我方损失一万条无价的人命,敌方损失五万条无价的人命,虽然都是无价,但五万个‘无价’就是比一万个‘无价’更有价!战争,最终不就是比的哪一方死人更多么?”

“唉!”黄维长长地叹息一声,不再说话,他虽然难以接受,但其实是承认的。

“话虽如此...”王耀武质疑道,“损失一万士兵,是我们现在难以承受的损失啊!我们现在总计四万余身经百战的精锐老兵,一下子损失一万...”

“损失民兵。”萧爻言简意赅,“派三千老兵和七千民兵去守大胜关,等他们都死光了,我们也就成功了。对了,记得让那些民兵都穿上正规军的德式军装,拿上正规军的德式武器。”

蒋纬国听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萧爻的话就是这个意思:死一万人才能麻痹并引诱日军,反正死一万老兵和死一万民兵的效果是一样的,既然老兵比民兵更有用,那就让民兵们去死。

战争,绝不是像后世影视剧里那样充满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带劲的事”,而是人性被迫扭曲得冷酷无情的世间最残忍的事。

正如南京军方面猜测的这样,日军华中方面军高层内确实正在展开着“要不要恢复攻城”的激烈争论,观点大相径庭的两方将领在会议上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方面军参谋长石原莞尔、第4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第7军司令官古庄干郎中将等人反对恢复攻城,方面军副参谋长冢田攻少将、第3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第5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中将、第6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第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中将等人则支持恢复攻城,而众多师团长内,约一半支持恢复攻城,剩下的里,有的反对恢复攻城,有的态度不置可否。总体而言,五分之三高层支持恢复攻城,五分之二高层反对支持攻城,支持意见略微占上风。

拥有决定权的方面军总司令官畑俊六中将则犹豫不决、迟疑不定。

“为什么不恢复攻城?”冢田攻少将激动地道,“南京支那军已经撤离大半,我们却还如此畏敌如虎、畏缩不前!简直是耻辱!堂堂大日本皇军,难道真的被南京支那军打得丧失以前那种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斗志了吗?”

“短见!”石原莞尔反驳道,“南京城守军保守估计还有四万,另有数万民兵民工助战,按照先前敌我双方一比三的伤亡比例,我军眼下想要打下南京城,起码还要付出十二万乃至十五万的伤亡!根本不划算!”

“伤亡是大,但却是值得的!”冢田攻少将据理力争,“因为我们眼前这座城市是南京!是支那的首都!它的意义和价值是其它城市的十倍!乃至百倍!南京是支那政府坚持抵抗的信心来源!如果我们攻占南京,就可以极大地摧毁支那政府的抗战信心!石原君,你考虑过这一点没有?”

“恢复强攻容易,但是,万一再拿不下呢?”冈村中将正色道,“南京之战,已经持续四个半月!我军在南京战场上损兵折将、死伤无数!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几乎无法回头的路,眼下我们亡羊补牢,还算不晚,虽然丢了颜面,但只要赢得利益,颜面也可以通过胜利挽回,如今,再度恢复攻城,岂不是又走先前的老套路?诸君请注意,我们已经攻城失败很多次了,每一次失败都让我们狼狈不堪、颜面扫地,如果我们恢复攻城,但再拿不下,怎么办?诸君,到时候我们只有三条路,一是又一次地让帝国皇军蒙上耻辱而被迫停止攻击,二是硬着头皮打下去,或惨胜,或惨败。这三条结果,是不是什么好结果啊!”

“冈村君!你此话未免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柳川中将很不满地道,“我承认,南京支那军是支那军里最强悍的一支,但大日本皇军莫非是乌合之众?鏖战四个多月,南京支那军也元气大伤、兵力不足了,如今他们迫于华北大势,不得不抽调出一半甚至更多兵力突围出城,填补华北漏洞,眼下的南京支那军已经外强中干,正是我军一鼓作气、拿下南京的大好机会!机会难得啊!一旦错过,后悔莫及!”

“柳川君,抓住战场上的机会是肯定的,但是...”冈村中将苦口婆心地道,“我们需要谨慎,需要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

“过分的谨慎就是畏缩!就是胆小!前怕狼、后怕虎,还如何打胜仗?”安腾中将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拿下南京,是的,困难还是不小的,但我们不能屈服于困难!我们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不是知难而退!拿下南京,意义太大了!”

“不就一座孤城么?”石原莞尔冷冷地道,“


状态提示:第331节 狂城 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